暗红的太阳刚爬上焦土尽头的岩壁,第一缕光就穿透了基地上空的淡灰色尘埃——这是西南峡谷水源发现后的第三清晨,也是奥古斯都规划中“铁壁建设期”的开端。指挥中心顶端的合金平台上,他指尖划过全息屏上的基地蓝图,蓝色的光标在“兵营”“重工厂”“星港”三个图标间跳动,身后传来SCV履带碾过碎石的“咯吱”声,远处矿脉方向的输送管正泛着幽蓝微光,将纯度78%的晶体矿源源不断送向精炼厂。
“阿尔法,同步各区域进度。”奥古斯都的声音低沉,带着对规划落地的审慎。
AI的电子音立刻在通讯频道响起:“指挥官,重工厂地基剩余27%,预计2小时后完工;瓦斯气泉采集站日均产出***单位,当前储备**单位;兵营虚空生成系统已校准,误差小于0.01秒,可随时启动陆战队员生成程序。”
奥古斯都点头,目光落在蓝图左下角的“补给站”图标上——15个补给站,这是一切的基础。科普卢联邦的军事体系里,每座补给站不仅是物资储存点,更是人口上限的“闸门”:一座补给站可提供20个作战单位的维生资源与住宿配额,要容纳150名陆战队员、20名火蝠与28名医疗兵,至少需要10座补给站,多建5座则是为后续可能的扩编预留空间。
“汤姆,优先调度3台SCV,启动首批3座补给站建设。”他按下通讯器,联系负责机械调度的汤姆,“位置选在兵营东侧、矿脉入口与重工厂旁,每座间隔500米,确保覆盖核心区域。”
“收到,指挥官!”通讯器那头传来汤姆轻快的回应,紧接着是SCV机械臂启动的液压嗡鸣。
一、补给站:钢铁营地的基石
清晨7点,SCV“铁钳”号带着另外两台编号“扳手”“钻头”的同伴,抵达兵营东侧的补给站选址点。这里已被激光平整过,地表的碎石被清理干净,只留下泛着金属光泽的合金地基预埋件。
“铁钳”号的机械臂先吊起一块3米长的U型合金梁,精准对准预埋件上的卡槽——这是补给站的框架支柱,采用精炼后的晶体矿合金,密度是普通钢材的1.5倍,却轻了三分之一。液压装置“咔嗒”一声锁死合金梁,“扳手”号立刻跟进,用高频焊枪将梁体与预埋件焊接在一起,橙红色的焊花落在焦土上,瞬间被干燥的空气熄灭。
“钻头”号则负责铺设地下管线:它的履带下方伸出两根金属钻杆,在地基旁钻出深2米的孔洞,将包裹着抗腐蚀涂层的水管与能源管送入其中,一端连接基地主循环系统,另一端接入补给站的预留接口。“铁钳”号随后吊起顶部的太阳能板阵列,机械臂微调角度,让面板正好对准暗红太阳升起的方向——这是汤姆特意设计的辅助供电系统,能为补给站节省15%的主能源消耗。
上午10点,第一座补给站完成主体搭建。当AI阿尔法激活内部系统时,补给站的侧面弹出一排淡蓝色的指示灯,内部传来“嗡”的低鸣——维生系统开始运转,将基地主循环的氧气过滤后送入舱内,温度传感器显示舱内温度从焦土的42℃降至25℃。奥古斯都走进补给站,指尖触碰舱壁的控制面板,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维生容量20人,物资储存舱可容纳500单位晶体矿,水循环效率90%,能源消耗10单位/小时。”
“很好。”他转身对跟来的米勒说,“让首批陆战队员生成后,就住在这里——每个补给站安排2名医疗兵轮值,提前熟悉环境。”
接下来的一周,补给站以“3座/3天”的节奏陆续落成。矿脉入口的补给站专门为采矿SCV服务,内部增设了机械维修舱,SCV可以在这里更换磨损的履带与机械臂;重工厂旁的补给站则扩大了物资储存舱,存放着重工厂生产需要的特种合金;基地外围的5座补给站更是加装了简易警戒塔,塔顶的探测器与东西门的歌利亚形成交叉警戒网。
当第15座补给站在第四周周一上午完成调试时,AI阿尔法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雀跃”:“指挥官,15座补给站全部启用,当前人口上限300,满足所有作战单位部署需求。”奥古斯都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全息屏上连成一片的补给站图标,知道“铁壁”的第一块砖,终于砌稳了。
补给站启动的同时,兵营的虚空生成舱也亮起了淡蓝色的光芒——这是科普卢联邦最核心的军事技术之一,通过折叠亚空间能量,将预先编程的生物模板与CMC装甲直接“实体化”,省去了传统征兵与训练的漫长周期。但“生成”不代表“就绪”,每个从虚空舱走出的战士,都需要经过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训练,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作战单位。
上午10点30分,兵营一号虚空舱的舱门缓缓打开。淡蓝色的能量雾散去后,一名穿着CMC-300标准装甲的陆战队员静静站在舱内——头盔闭合,肩部的高斯枪挂架空着,装甲表面还残留着虚空能量的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科普卢到40k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科普卢到40k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