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武僧食肉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武僧在修炼武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体力。肉类作为一种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能够迅速为修行者提供所需的能量。但这里的食肉并非意味着无节制的放纵,而是有节制的摄取,以确保身体的力量与灵活度,从而支持武艺的修炼。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武僧食肉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在修行的道路上,得道高人对于食物的选择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界限。他们甚至能够食死尸腐肉而心如止水,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不再以世间的味道为味道。在他们眼中,食物只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而不再具有任何贪欲和执着。
对于常人而言,由于我们仍然被世俗的欲望和执着所困扰,所以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食素开始修行是一个更为稳妥和可行的方式。通过减少对物质的依赖和执着,我们可以逐渐净化身心,为进一步的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6
食肉与清净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它不仅仅关乎食物链法则的一饮一啄,更触及到个体内心的宁静与纷扰,以及修行的根本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修禅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是简单地通过断掉肉食就能立刻达到的。饥饿和身体的虚弱并非修行的捷径,相反,它们可能会成为我们修行路上的绊脚石。真正的修行,是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逐渐学会放下执念,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那么,为什么食肉会更容易勾起我们潜在的味觉,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清净心呢?这主要是因为肉类食物往往带有较为强烈的味道和口感,容易刺激我们的感官,引发内心的欲望。当我们沉浸在这种欲望中时,就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会逐渐变得超越常人,生命状态也会达到一种空明灵透痛彻的状态。此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清净和愉悦,仿佛涅盘重生一般。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智慧也会变得更加剔透饱满,思维更加敏捷,感受力度更深沉更阔远。我们能够真正地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受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
而当我们沉浸在这种境界中时,荤腥对于我们的诱惑力就会大大减弱。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以一颗清净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包括食物。此时,荤腥就像是一道孽障,无法再蒙蔽我们原初的本心。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六祖坛经》中的一段经文,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清净的、不生不灭的、本自具足的、不动摇的,并且能够生出万法。然而,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种种执着和欲望而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修行来找回自己的本心,让它重新焕发出清净的光芒。
喜欢修真笔记摘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修真笔记摘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