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骑着车出门,神清气爽,果然打弟弟就是心里痛快。
“万哥。”
“万哥。”
……
靠墙扎堆的年轻人纷纷打招呼,扇啪唧的小孩也跟着喊:“万哥。”
万善点了下巴,“都忙着。”
“万哥出去啊?”
“嗯。”万善鼻子哼了一声,这一堆超过十八岁的,都跟他的拳脚亲近过,所以现在跟他关系也很亲近。
“大哥。”
后座一沉,万善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谁家猪这么轻,送收购站都要不上价,最多两毛二分一斤收。”
张大山打着哈哈,“大哥,你去哪儿?”
“今儿有事,你下去。”
张大山从四五岁就跟着万善屁股后面跑,家里五个孩子他排老三,上下不挨着,也不得父母宠,瘦得像个麻秆。
见他可怜,万善会照顾他一下,张大山顺杆儿爬认万善做大哥,亲大哥。
张大山两只脚在半空中划水,“我陪你去呗,打虎亲兄弟,万一对面人多我还能帮你挨两砖头。”
旁边叉胳膊的笑骂道:“张大山,你除了这张嘴还有什么本事?你还帮万哥挨砖头?靠嘴接啊?”
“是啊大山,你当棍太软,万哥抡你费劲,伤了还得出医药费。”
“你再捣乱,万哥要揍你了。”
“张大山飘轻儿的,万哥骑太快他就飞出去当风筝了。”
“哈哈哈……”
张大山被挤兑的恼羞成怒,“去去去,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我跟大哥干正事。”
“就你?给你个娘们都干不过,还干大事。”
“行啦,走了。”万善说了一句,在场其他人都客气和他告别。
路上张大山嘴里不服气念叨,“大哥,你知道我大山是啥样人,哪次你的事我不是尽心尽力,殚精……担惊受怕。”
“殚精竭力,文盲就别乱用成语了。”
“哦,这么个竭力啊,大哥,咱这是去、去哪儿啊?”
“去查个人,正好你在,一会儿帮我盯梢。”
张大山压着嗓子推气音,“谁呀~”
“余盈。”
“余盈不是嫂子吗?她外头有人红杏出墙啦?大哥,”
一惊一乍的张大山抓耳挠腮,“大哥,今天要打她姘头吗?我没带家伙啊。”
“看到再说,你老实点,晃来晃去我车都骑不稳。”
——
按万善对余盈的了解,余盈一定在新华书店。细细想来,余盈看似喜爱读书,实际脑子是个漏斗,看二十本书扭头就不记得看了啥。
余盈就是个装成文学女青年的绿茶。
而恰恰万善脑子极为聪慧,几乎是过目不忘,要不是当初街道办催促下乡,也不会匆匆找了一份鞋厂的学徒工作。
这也是梁秀琴和万立文对他愧疚的原因,如果有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以万善的脑子,初中学历去读大学也不吃力。
不然的话,万善怎么能用六年时间从学徒工升到皮鞋厂四级工,很多厂子的职工还在二、三级工资晃荡。
前一世,万善钱不多,主要用来买书,五十岁学会上网冲浪,练习打字。碎片化知识学了不少,还做了笔记,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框架。
跟那些有文化的强人比不了,只有笨办法琢磨出来的东西。
长腿一撑,“大山,你进去转转,看看余盈在不在里面。”
张大山撇腿下车,“大哥等我信儿。”
万善单脚踩着马路牙子,叼着烟打量七十年代的街道,电线在树杈中间穿过,红砖墙刷白底红字标语。
七十年代的江城在全国也算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街上的穿着各式各样,军装、工装、的确良、布拉吉,不少人裤子上还有补丁。
网图
网图
麻花辫还是这个时代女性发型主流,不然《小芳》歌词里怎么唱辫子粗又长。
麻花辫-网图
很多人也在偷偷打量万善,一米八大个,剑眉星目,五官硬朗。便装军裤,白色的确良衬衫,脚上穿着皮鞋。
七十年代中期流行765皮鞋,猪皮鞋面橡胶底,七块六毛五分一双。万善脚上这双羊皮鞋是皮鞋厂福利,比765猪皮鞋上档次。
万善留意到几个姑娘,脸像剥了壳鸡蛋一样,头发黑密,哪个不比余盈强?
可能他更渴望爱吧,母亲梁秀琴性子大气,略有些粗犷,小妹万荃叽叽喳喳,爱笑爱闹。
余盈有着家里女性没有的小意温柔,还扮演几分娴静。
演戏,女人天生骨子里技能。
张大山走过来,“大哥,嫂……余盈没在里面。”
“没在书店?”
万善抿紧了嘴唇,不在书店能去哪里?
潘良酉家?
应该不会,余盈这人极其注意口碑和形象,跟自己处对象,跑到潘良酉家,那风言风语可就传出来了。
一直到九十年代,家属区外面来个年轻姑娘找你,晚上就会有不少大姨婶子跑你家打听信儿。
“去罐头厂家属院。”
万善抓不到头绪,还是决定去潘良酉家一探究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老登重生,谁还当老实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老登重生,谁还当老实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