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花茶的香气还萦绕在虹吻石旁时,阿远把苏念留下的线装书摊在茶桌上——泛黄的纸页间,除了“落日金盏茶”的做法,还夹着张泛白的地图,边角画着小小的金盏花,标注着“双痕台旧径·寻暖处”。
“这地图看着像是民国时的!”张爷爷戴着老花镜,指尖划过地图上的虚线,“你看这标记,从虹吻石往东南走三里,有个‘望归亭’,说不定是当年那位姑娘等心上人的地方!”
阿远立刻揣上茶谱和老相机,往望归亭的方向走。田埂上的蒲公英沾着晨露,风里带着新麦的清香,走到地图标注的地方,果然见着座青瓦木亭,亭柱上刻着模糊的字迹,仔细辨认,是“落日同斟茶,归人共候霞”。
亭角的石桌上,竟摆着个缺了口的粗瓷茶杯,杯底还留着淡橘色的茶渍——和苏念带来的茶谱里,姑娘手绘的茶杯模样一模一样。阿远掏出相机,刚想拍下这一幕,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背着竹篓的苏念,篓里装着新鲜的金盏花。
“我猜你会来这儿!”苏念笑着把竹篓放在石桌上,“太奶奶的日记里写过,姑娘常来望归亭等信,每次都会带盏金盏花茶,说要是心上人来了,就能第一时间递上热茶。”她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本泛黄的日记,翻开其中一页,画着望归亭的草图,旁边写着“今日茶凉,归人未到”。
阿远看着日记里的字迹,突然想起木盒里的旧信——有封信里也写着“望归亭的风,总带着等不到的凉”,原来两处的文字,早就在时光里悄悄呼应。他拿出茶谱,按上面的做法,用亭边的清泉煮了壶茶,倒入粗瓷茶杯:“咱们替姑娘和她的心上人,喝了这杯‘迟到的茶’吧。”
茶水入杯,淡橘色的茶汤映着亭外的落日,像把时光里的暖都装了进来。苏念喝了一口,眼眶微微发红:“太奶奶说,姑娘到最后也没等到心上人,却把金盏花的种子撒遍了邻镇,说要是有人喝到这茶,想起她的故事,就不算白等一场。”
正说着,妞妞举着个布偶跑过来,布偶身上缝着朵小小的金盏花:“阿远哥哥,苏念姐姐,你们看我做的‘时光邮差’!咱们把姑娘的故事写下来,塞进布偶里,放在望归亭,说不定路过的人看到,会把故事传得更远!”
苏念眼睛一亮,立刻从包里拿出纸笔:“咱们可以做个‘时光信箱’,就放在虹吻石旁,谁要是有和旧时光有关的故事,都可以写下来放进去,再带走一罐金盏花干,就像和故人交换了心意。”
阿远立刻点头,回去后和秦叔一起,用老木头做了个信箱,侧面刻着“落日吻红裸,故事寄星河”,还在旁边挂了个竹篮,装满了晒干的金盏花——谁来投信,就能带走一罐,当作时光的信物。
第二天清晨,信箱里就多了封信,是位老奶奶写的:“年轻时和老伴在双痕台种过金盏花,他说等花谢了就娶我,后来他去了远方,我守着花田等了三十年,去年他终于回来,咱们又一起种了片金盏花,现在把这故事寄给你们,也算圆了当年的约定。”信里还夹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年轻男女站在金盏花田里,笑得格外灿烂。
阿远把照片贴在信箱旁的木板上,苏念则把老奶奶的故事抄在纸上,和茶谱一起放进木盒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时光信箱”,有人来投信,有人来取金盏花,有人带着旧物来分享故事——有位爷爷带来了民国时的怀表,说表针停在落日时分,是当年和心上人分别的时刻;有个小姑娘带来了妈妈留下的金盏花发夹,说妈妈曾说,这花能带来温暖的重逢。
落日时分,阿远和苏念坐在虹吻石旁,煮着金盏花茶,看着人们在信箱前驻足,有的低头写信,有的轻轻抚摸木板上的照片,风里满是茶香和温柔的故事。苏念拿起一杯茶,对着落日举了举:“好像真的和姑娘碰了杯,她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记得她的故事,肯定会很开心。”
阿远也举起茶杯,看着落日的光吻上红裸石,暖光落在茶里,泛起细碎的金芒:“其实‘落日吻过红裸时’,不只是落日与石的相遇,更是每个藏着思念的人,在时光里与故人重逢——这信箱,这金盏花,都是时光的邮差,把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意,那些没完成的约定,悄悄传递下去。”
月亮升起来时,苏念要回邻镇了,临走前,她把太奶奶的日记留给了阿远:“把它放进木盒里吧,让姑娘的故事,和更多人的故事放在一起,就像大家都围在虹吻石旁,一起喝着金盏花茶,一起等着落日,一起守着时光里的暖。”
阿远把日记放进木盒,看着苏念的身影消失在田埂尽头,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虹吻石旁的故事还在继续,金盏花的香气会带着时光的暖,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写下属于自己的重逢信,让每一场落日,都成为与故人、与旧时光的温柔相遇。
喜欢落日吻过红裸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落日吻过红裸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