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晨钟聚众贤,一言惊起浪滔天。
朝堂文武相争日,谁解君王暗里怜。
有了两次惨败的教训,文官集团再不敢嚣张,更不敢轻易招惹江云帆。京都城中难得清静了几日,并非众人正义心觉醒、不再批判锦衣判官,而是对天下儒家学子而言,一个重大日子即将到来——七月初七,文昌帝君诞辰,乃天下文人共庆之辰。
九秀学宫身为天下文院之首,届时将开坛授学;京都城内更有知名大儒登台讲学,坊间更盛传,当今帝师孙仲尼亦会亲自主讲。
天下学子为之沸腾,读书求道者,谁不盼着步入仕途?而仕途至高荣誉,莫过于得帝王认可。这一日,大批学子涌入京都,街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京都文庙坐落于东城大街,毗邻国子监,素有“左学右监”之称。清晨的阳光洒在文庙殿宇上,明黄琉璃瓦折射出淡淡金光,既显庄重,又透着贵气。
文庙前的大街上,坐满了学子与朝廷官员,众人眼中满是热忱与期待,皆盼着一睹帝王之师的风采。
浑厚的钟声自庙内响起,传遍京都城。
三通钟罢,文庙朱漆大门缓缓推开。一队身着藏青儒衫的学士鱼贯而出,每人手持一卷泛黄典籍,步履沉稳如松,腰间玉带悬着的玉磬随步伐轻响,让整条大街更显肃穆。
人群骤然安静了大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最后那道缓步而出的身影上——帝师孙仲尼身着绣云纹的深绯长袍,须发皆白却毫无老态,手中拄着一根嵌玉紫竹杖,每一步落下,都似与晨光中的文庙殿宇融为一体。他未戴官帽,仅用一根素银簪束发,目光扫过阶下学子时,温和中透着无形威严,喧闹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今日文坛盛典伊始,先随老夫拜天。”孙仲尼走到文庙前的祭天石台旁,转身面向东方初升的朝阳,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街尾。
阶下学子与官员纷纷起身,自发排成整齐队列,跟着孙仲尼躬身行礼——先是双手举至眉际,再缓缓俯身至九十度,三次起落间,无人敢有半分懈怠。
晨光落在众人躬身的背影上,连风都似放缓了脚步,唯有石台旁的松柏轻轻摇曳,仿佛在应和这庄重的仪式。
拜天礼毕,孙仲尼走到早已设好的讲学案前坐下,案上没有手稿,只摆着一本《礼记》与一盏清茶。他目光扫过阶下满含期待的学子,缓缓开口:“今日不讲经义,只说‘尊师重道’四字。”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
孙仲尼淳厚而富磁性的声音不算洪亮,但在针落可闻的寂静中,清清楚楚传进文庙前每个人耳中,在痴迷的学子心底回响。众人脸上皆露出如痴如醉的神情,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孙仲尼似是很享受这般场景,眯起双眼笑了笑,端起桌上清茶轻啜一口,清了清嗓子,那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声音再次响起:“求学,先敬师——师者,传你知识,正你心性。若不敬师,纵学得满腹诗书,亦是无根之木。昔年孔圣周游列国,弟子三千皆随其左右,非为孔圣权势,实为敬其传道之心。而今我朝,更有表率在前——当今圣上!每逢相见,圣上必对我行弟子之礼,更许我殿前辅政,此等尊师之举,实乃天下人的榜样!”
阶下学子纷纷颔首,不少人眼中露出崇敬之色,低声议论着圣上的佳话;一旁的文官们也连忙附和,脸上多了几分光彩——毕竟圣上的德行,亦是文官集团的颜面。
就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痴然沉醉之际,远处街角站着三人。其中一人目光深邃如渊,正是当今天子;他身旁两人,一位是权倾朝野的锦衣卫指挥使苟荀,另一位则是品秩不明的锦衣判官江云帆。
江云帆本对这所谓的文坛盛典毫无兴趣,却被苟荀一大早拍醒:“别睡了,办正事!”
他揉着惺忪睡眼,跟着苟荀来到文庙外的街角,当看清那位曾在小酒馆见过的人时,顿时一惊,慌忙拜倒在地:“臣……我……草民见过陛下!”
皇帝见他局促的模样,不禁莞尔:“都经历过三司会审了,还在纠结身份?平身吧!”
江云帆悻悻起身,站在一旁。
皇帝望向文庙,面上始终带着笑容,仿佛真心乐见文坛鼎盛,可细心的江云帆却在那笑容下捕捉到一丝冰冷。他瞬间猜到皇帝的心思:将自己召进京,本就是打算借自己之手对付文臣。京都府尹、太医院院使的案子,想必让皇帝十分满意,但两桩案子对整个文官集团的影响终究有限。
那日孙仲尼殿前劝谏的事,江云帆也有所耳闻,他心知皇帝心中必然不满,而今日这场讲学,更是彻底点燃了皇帝的怒火。只是这位陛下想让自己出手,却不愿主动开口,江云帆索性装傻充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仗剑御江湖》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仗剑御江湖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仗剑御江湖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