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的香港,春寒未消,半岛酒店顶楼的包厢里却暖意融融。窗外是维多利亚港的粼粼波光,室内的红木桌上,摆着精致的粤菜,两瓶茅台已经开封,酒香漫溢。
包玉刚端着酒杯,眼神落在对面的林英身上。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短短几年从武行替身做到控股多家英资企业,连亚视都被他盘活,如今更是九龙仓的最大股东——手里握着35%的股份,比自己的28%还多。
“林小友,”包玉刚放下酒杯,语气开门见山,“今天约你,是想谈谈九龙仓的股份。我知道你志不在此,不如转让给我,价格好商量。”
林英夹了口菜,慢慢咀嚼。九龙仓的争夺已持续半年,李首富持有20%,怡合死撑着12%,散户手里还剩7%。继续耗下去,不仅要抬高价码,还得得罪包、李两家,甚至逼急怡合——倒不如顺水推舟,赚笔差价还卖个人情。
“包生,”林英抬眼,语气平淡,“现在九龙仓股价已经50港元/股,还在涨。你想怎么收?”
包玉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就喜欢林英的干脆:“50港元太低,我出60港元/股,溢价20%。另外,欠你个人情,以后香江集团有需要,环球航运随叫随到。”
60港元/股,35%的股份就是21亿港元——比自己当初吸筹的平均成本38港元,净赚7700万港元。林英心里盘完账,端起酒杯:“包生爽快!就按你说的办,明天让你的人去香江集团签协议。”
包玉刚眼睛一亮,立刻与他碰杯:“林小友果然痛快!以后在香港,有事尽管找我!”
酒过三巡,林英放下酒杯,突然开口:“包生,你还记得1973年的石油危机吗?”
包玉刚愣了一下,随即皱眉:“当然记得,油价暴涨三倍,航运业差点崩盘。你是说……”
“没错。”林英语气笃定,“我得到消息,国际油价近期会有异动,大概率会暴涨。包生做航运,提前布局,或许能避祸,甚至赚一笔。”
包玉刚心里一震。林英的眼光他信——黄金期货、和黄、中华煤气,每次都被他言中。他立刻追问:“消息可靠吗?”
“包生可以派人去查,重点盯中东局势和欧美能源政策。”林英没有多言,点到即止。这是他给包玉刚的“附加价值”,也是为自己的石油谋局铺路。
送走包玉刚,林英驱车返回公司。刚进办公室,就叫来霍建宁和张磊:“立刻启动石油期货布局。张磊,你带团队去纽约,在期货市场悄悄做多原油,初始资金10亿美元,分十个账户操作,不要引起注意。”
张磊愣住:“林生,现在油价很稳,突然做多……”
“很快就不稳了。”林英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按我说的做,月底前完成建仓,持仓周期至少半年。另外,让陈默去查信报的曹仁超,把他挖到集团来,年薪开他现在的三倍,再加分红。”
霍建宁立刻反应过来:“曹仁超?就是那个预判了1973年股灾的财经研究员?”
“对。”林英点头,“这个人对市场的嗅觉比狗还灵,石油期货和未来的股市布局,都需要他。”
第二天上午,包玉刚的团队准时抵达香江集团。法务部早已备好股权转让协议,双方签字盖章,21亿港元的资金当天就划入香江集团账户。消息传出,香港股市震动——九龙仓这位“英资最后的堡垒”,最终落入包玉刚手中,而林英则以净赚7700万港元的姿态,潇洒退场。
李首富得知消息时,正在办公室看九龙仓的报表。他狠狠摔了笔,眼里满是不甘——只差一步,就被林英截胡,还让包玉刚捡了便宜。“废物!”他骂道,“连个股份都抢不过,以后怎么跟林英斗!”
手下的经理人低着头,不敢作声。他们都清楚,林英的资金和眼光,早已不是长江实业能比的。
与此同时,陈默找到了曹仁超。这位在信报写专栏的财经研究员,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戴着黑框眼镜,正趴在桌上写稿。听到香江集团的邀请,他愣了半天:“年薪三倍?还加分红?”
“没错。”陈默递过聘书,“林先生很欣赏你的才华,希望你能负责集团的市场分析和投资策略。”
曹仁超看着聘书上的数字,又想起自己在信报的微薄薪资,毫不犹豫地签字:“我明天就辞职!”
三天后,曹仁超正式入职香江集团。林英在办公室见他,直接递过一份石油市场分析报告:“曹先生,帮我分析下,现在做多原油期货,风险和收益如何?”
曹仁超接过报告,只看了十分钟,就抬起头:“林先生,中东局势紧张,伊朗和伊拉克的冲突一触即发,欧美又在限制石油产能,油价上涨是必然的!现在做多,半年内至少涨50%!”
林英笑了:“我没看错人。以后,集团的投资策略,就靠你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磊在纽约期货市场稳步建仓。十个离岸账户,每天分批次买入原油期货,每次不超过1000手,像水滴融入大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曹仁超则每天提交市场分析报告,精准预判油价的小幅波动,帮助张磊降低建仓成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