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的蛇口码头,晨雾还没散尽,三艘满载水泥的货轮已鸣着汽笛驶离泊位——白云机场的第一批15万吨水泥,正顺着珠江往广州漂去。林英站在香江中心的施工平台上,看着货轮的影子渐渐变小,王主任递来的验收单还带着油墨香,“第一批水泥质量全优”的红色印章格外醒目。
“林先生,广州建材局的预付款已经到账了,1275万人民币,折港币1530万。”陈默拿着银行回单跑过来,裤脚还沾着码头的露水,“王局长刚才来电,说第二批水泥下个月5号要,让我们提前准备。”
林英接过回单,指尖划过“1530万港币”的数字,心里踏实了大半。这趟大陆之行,不仅拿下白云机场的50万吨订单,还敲定了《烟雨江南》的大陆发行,连香江物流广州分公司的货运量都翻了三倍——南境的实业底盘,算是彻底扎稳了。
“让马世民盯着水泥生产,别耽误第二批交货。”林英转身看向施工中的香江中心,顶层的“香江集团”四个金色大字已经焊好,在晨雾中泛着微光,“蛇口的事交给王主任,我们今天回香港。”
去片场接林青霞时,《烟雨江南》的后期剪辑刚收尾。她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衫,手里抱着最后一版样片,眼睛熬得发红:“首映礼的片子弄好了,张彻导演说,这是他拍过最满意的一部江南题材电影。”
林英接过样片,入手沉甸甸的。胶片上印着“蛇口香江中心首映专供”的字样,像是给这场大陆发行之战,盖了个圆满的戳。“别熬了,跟我回香港。”他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之琳在家炖了汤,天佑昨天还问‘青霞阿姨什么时候回来’。”
林青霞眼睛一亮,立刻收拾东西:“我跟张导说一声,让他盯着首映礼的筹备——对了,淑贞呢?她不是跟你去广州了吗?”
“让她留在广州收尾。”林英笑着说,“她跟张经理敲定了路演的细节,还要去北京、上海对接影院,正好练练手。”
车开上深圳湾大桥时,林青霞靠在车窗上,看着远处渐渐模糊的蛇口,突然说:“等《浪潮》开机,我想把剧组搬到香江中心来拍——15楼的办公室视野好,能看见整个蛇口码头,拍出来肯定好看。”
“都听你的。”林英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等黄金期货的钱到账,给你投2亿拍《浪潮》,建个专属的影视基地。”
林青霞脸颊微红,轻轻“嗯”了一声。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把她的睫毛染成了金色——不再是片场那个要强的制片人,倒像个盼着礼物的小姑娘。
回到香港时,已是傍晚。车刚进铜锣湾,就看见关之琳抱着天佑站在巷口。小家伙穿着蓝色的小西装,看见林英的车,立刻挣脱关之琳的手跑过来:“爸爸!”
林英跳下车,弯腰把天佑抱起来。小家伙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口水蹭得他满脸都是:“爸爸,糖!”
“就知道糖。”关之琳走过来,帮林英擦了擦脸,眼里带着笑意,“青霞小姐也回来了?快进屋,汤在砂锅里温着。”
客厅里,霍建宁、马世民、郑裕彤已经等着了,桌上摊着厚厚的文件。看见林英进来,三人立刻站起来:“林生。”
“坐。”林英把天佑放在地上,让他自己玩积木,“先说正事,大陆的事都收尾了,接下来把重心放回香港——重点盯三家英资公司:和记黄埔、九龙仓、九龙巴士。”
马世民皱了皱眉,拿起桌上的英资企业名录:“林生,这三家都是英资巨头,和记黄埔是汇丰控股,九龙仓归怡合,九龙巴士的大股东是太古——我们现在的实力,怕是啃不动。”
“现在啃不动,不代表年底啃不动。”林英从公文包拿出黄金期货的最新持仓表,“伦敦金已经涨到265美元/盎司,浮盈476万美元。按这个涨势,到12月至少能到400美元,浮盈能到2.8亿美元——折港币14亿,加上集团上市融资的12亿,手里有26亿现金,足够撬动这三家公司。”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26亿现金?这在1979年的香港,足以买下半条铜锣湾的街。霍建宁推了推眼镜,手指在桌上快速演算:“和记黄埔当前市值45亿,九龙仓32亿,九龙巴士28亿——26亿现金,能拿到和记黄埔15%的股份,九龙仓20%,九龙巴士25%,足够进董事会。”
“不是进董事会,是控股。”林英纠正道,指尖点在和记黄埔的名字上,“和记黄埔现在亏得厉害,汇丰早就想找人接盘;九龙仓的码头业务被我们香江物流抢了不少,怡合正想抛股;九龙巴士的线路垄断快保不住了,太古对它兴趣不大——这三家都是‘看起来硬,内里虚’,只要我们找对时机,就能低价拿下。”
郑裕彤拿起九龙仓的业务报表,眼睛一亮:“您说得对!九龙仓的货运量上个月跌了12%,我们香江物流抢了它8%的份额,怡合肯定急了——要是我们再压价,他们说不定真会抛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