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十一月末的清晨,京城西城门的校场上,寒风卷着未化的雪沫,在队列间打着旋。江兰裹着件玄色镶毛边的披风,指尖捏着张泛黄的后勤清单,正逐车检查即将随军队运往边境的物资 —— 第一辆马车上,油布裹得严丝合缝,她伸手拽了拽麻绳,确认每道绳结都系着 “兰馨银行” 的红漆印,才对赶车的老周点头:“油布再补两层,边境雪大,别让粮草受潮;车辕上的除雪铲检查好,遇到积雪路段好用。”
老周躬着身应道:“姑娘放心!小的昨晚就跟伙计们查过三遍了,油布是江南新织的厚布,除雪铲也磨得锋利,保证粮草安安全全到边境。”
不远处,医工们正背着药箱列队,药箱侧面贴着 “伤兵专用” 的白纸条,里面除了金疮药、肺痨药方,还多了些用棉纸包好的蒸梨干 —— 这是江兰特意让江王氏连夜烘的,边境缺水,蒸梨干方便携带,既能给伤兵润喉,又能配药方用。医工头领见江兰过来,连忙递上药品清单:“姑娘,金疮药五十瓶、姜汤粉三十包、蒸梨干二十斤都齐了,还按您说的,带了十套缝合伤口的针线,都是用烈酒消过毒的。”
江兰接过清单,目光落在 “缝合针线” 上,想起上月伤兵因伤口感染离世的事,心里揪了揪:“到了边境,记得给医帐多烧些热水,伤口缝合后每天换药,别嫌麻烦。要是药材不够,立刻给京城送信,我让人从兰馨学院调。”
“是!” 医工们齐声应下,声音在寒风里透着坚定。
江兰又走到最后一辆马车旁,车厢里堆着鼓鼓囊囊的棉布包,里面是五千斤玉米种,每包上都写着 “伊犁屯田专用”。她伸手摸了摸,棉布防潮,种子干燥,心里安稳不少 —— 这是战后补种的关键,不能出半点差错。她对负责押运的伙计说:“玉米种要放在医帐附近,别跟粮草混放,怕受潮;到了伊犁,先交给我二哥江柱子,让他找干燥的库房存着,等雪化了就组织士兵补种。”
伙计刚应下,就见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苏培盛捧着个明黄绸布包裹,急匆匆赶来,披风上还沾着雪粒:“姑娘!皇上让老奴给您送东西来,说是给军队出征的贺礼,也是给您的 —— 您快看看!”
江兰接过包裹,指尖触到里面硬挺的纸页,展开绸布,一张洒金宣纸赫然在目,上面是胤禛亲笔写的 “旗开得胜” 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墨色还带着淡淡的松烟香。宣纸右上角盖着 “雍正御笔” 的朱印,左下角则写着一行小字:“赠西征将士,亦赠江兰 —— 后勤稳固,乃胜战之基。”
“皇上这是……” 江兰心里一暖,指尖轻轻拂过 “亦赠江兰” 四字,忽然明白这御笔的深意 —— 胤禛不仅是给出征军队鼓劲,更是在认可她的后勤工作,认可她与胤祥、与朝廷之间 “为公协作” 的关系。苏培盛在一旁笑着补充:“皇上说,您这两个月忙后勤,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御笔既是赏您的,也是让您放心 —— 有您在后方撑着,王爷在前线打仗,定能旗开得胜。”
江兰将御笔小心地卷好,用绸布裹紧,抱在怀里:“替我谢皇上!我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把后勤做好,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此时,校场上的号角声响起,士兵们整齐列队,铠甲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江兰抱着御笔,跟着苏培盛往城楼走去 —— 今日是胤祥率军出征的日子,按规矩,她该在城楼上送军,也让将士们看看皇上的御笔,鼓鼓士气。
刚走上城楼台阶,就见大哥江石头穿着轻都蔚的铠甲,正指挥士兵守卫城门。他见江兰抱着明黄绸布,立刻迎上来:“兰丫头,这是皇上的御笔吧?刚才听士兵说,皇上特意给军队写了‘旗开得胜’,将士们都盼着能看看呢!”
“是,” 江兰点头,掀开绸布一角,让江石头看御笔,“等会儿王爷率军过来,我就把御笔展开,让将士们都看看,皇上在京城等着他们凯旋。对了,你护送军队到张家口后,记得跟王爷说,粮草队会在三日后到,让他别着急。”
江石头应下,又叮嘱道:“你在京城也要多注意身体,别总忙着后勤和新政,娘还等着咱们兄妹俩一起吃年夜饭呢。”
江兰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暖意 —— 家人的支持,从来都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走上城楼,寒风更烈,吹得披风猎猎作响。江兰扶着城楼的汉白玉栏杆,往校场望去 —— 胤祥正骑着一匹黑马,穿着银白色的盔甲,腰间佩着宝剑,正指挥士兵有序登程。他的盔甲上还沾着之前筑防线时的泥土,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
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胤祥抬起头,目光与江兰在半空相遇。他没有挥手,也没有喊话,只是在马上微微拱手 —— 这是君臣间的礼仪,也是盟友间的默契。江兰抱着御笔,也微微颔首,随后将绸布完全展开,“旗开得胜” 四个大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校场上的士兵们看到御笔,立刻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皇上万岁!旗开得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