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接过《农种浅说》,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玉米螟的幼虫,旁边写着 “发现叶子有洞,用辣椒水喷洒可除虫”,都是她根据现代农业知识整理的。她刚想说话,就见丫蛋喘着气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纸条,是广州分铺快马送来的:“姐,广州分铺来信了!说之前因为‘妖女’的流言,犹豫要不要跟荷兰商人合作的商户,现在都主动来签合同了!有个做瓷器的陈掌柜,之前怕跟江姑娘沾边被非议,现在不仅订了三百件瓷器卖给荷兰商人,还说‘江姑娘是贤女,跟着她做通商生意,肯定稳当’!分铺掌柜还说,荷兰商人想跟咱们长期合作,下个月还要派工匠来教咱们做西洋玻璃器皿呢!”
“太好了!” 江兰笑着把纸条叠好,放进袖中,“你立刻回信给分铺,让掌柜好好跟商户对接,要是商户需要贷款买原料,兰馨银行优先批,利息再降一成。另外,你去宫门口找小禄子,跟苏公公说,百姓对学堂和商户的反应都很好,之前的流言已经没人提了,让皇上放心。”
丫蛋点点头,转身要走,又被江兰叫住:“对了,路过张大爷的粮铺时,让他留两石新米,学堂开学时给孩子们熬粥喝;再跟李婶说,学堂需要些布做窗帘,让她帮忙选些耐脏的布,银子从兰馨银行的新政款里出。”
丫蛋应声跑走后,周先生看着江兰忙碌的身影,语气里满是敬佩:“江姑娘,您这是用实事赢了民心啊!之前年家造谣言,百姓怕;现在您办学堂教农种知识,帮商户重开铺子,给农户贷钱种新粮 —— 这些实事摆在眼前,百姓自然就信您了。这比朝堂上发多少告示都管用。”
江兰走到窗边,掀开一点窗纸往外看 —— 街上有几个孩子在学堂门口探头探脑,手指着门上 “南城平民学堂” 的牌匾,小声议论着 “下个月就能来读书了”;张老栓的粮铺前,队伍还在慢慢变长,有农户扛着布袋来买米,脸上带着笑意;李婶的布庄里,不时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热闹得很。她想起半个月前,自己路过这里时,百姓都绕着走,有孩子扔石头,骂她 “妖女”,如今却成了这般景象,心里满是温暖 —— 这种转变,不是因为流言突然消失,而是因为百姓真正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感受到了她是在真心为他们做事。
中午时分,江兰从学堂往瑞祥号走,路过南城的市集。市集里的商户们看到她,都热情地打招呼,声音此起彼伏。卖菜的王大娘递过来一把刚拔的青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江姑娘,尝尝我这青菜,是用你教的法子种的,没打农药,甜得很!” 编竹篮的刘大爷拿着一个刚编好的小竹篮,递到江兰手里:“江姑娘,这个给你装东西用,我这竹篮现在还供着学堂的课桌和书架呢,都是兰馨银行帮我联系的订单,让我这老手艺也能养家!”
江兰笑着接过青菜和竹篮,不时停下来和商户们聊几句。走到街尾的糖葫芦摊前,摊主陈大爷正忙着裹糖稀,他六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之前年家的人收高额租金,还砸了他的摊子,害得他差点跳河,后来兰馨银行贷了他五十两银子,才重新支起摊子。“江姑娘,快尝尝我这糖葫芦!” 陈大爷递过一串裹得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山楂上的糖稀还冒着热气,“之前我听人说您的坏话,还跟着骂过您,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 您是真心为我们百姓好,我这糖葫芦,以后每天都多做十串,送给学堂的孩子吃,也表表我的心意!”
江兰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糖稀在嘴里化开,带着山楂的微酸,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心里。她看着陈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意,心里清楚:百姓的评价转变,不是因为她有多能言善辩,而是因为新政真正帮到了他们 —— 让没地种的农户有了田,让没铺子的商户有了生意,让没书读的孩子有了学堂,让快要破产的手艺人能重新靠手艺养家。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辩解都有力,也比任何流言都能打动人心。
下午,苏培盛派来的小太监小禄子匆匆赶到瑞祥号,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盒,里面装着百姓给江兰写的感谢信,还有军机处的文书。“江姑娘,皇上听说百姓都称您为‘贤女’,特别高兴,说您用实事破了流言,比朝廷发多少告示都管用!” 小禄子打开文书,上面是军机处拟的旨意草稿,“军机处还决定,下个月初一南城平民学堂开学时,皇上要亲自来参加开学典礼,给孩子们送书本和笔墨,还要当着百姓的面,表彰您推进新政、为民办事的功劳!”
“皇上要来?” 江兰接过文书,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心里满是惊喜。她之前还担心学堂开学时百姓不够多,现在有皇上亲自来,不仅能让更多百姓信任学堂,还能让新政的名声传得更远。“麻烦你回禀苏公公,就说我一定好好准备,不让皇上失望。另外,这些感谢信我收下了,麻烦你替我谢谢百姓们的心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