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九月初十的深夜,御书房的烛火晕开暖黄的光,将殿内的鎏金铜炉、书架上的典籍都染得柔和。案上摆着两盏青瓷酒杯,一壶刚温好的山西汾酒,旁边是两碟小菜 —— 一碟酱牛肉,一碟江南醉蟹,都是江兰前几日提过 “家乡味” 的吃食。胤禛坐在龙椅上,指尖捏着酒杯,目光落在桌前的《摊丁入亩推广进度表》上,嘴角噙着浅淡的笑意 —— 短短一个月,十八省已有十二省完成丁税核查,兰馨银行的过渡贷款发放率达九成,连之前反对最凶的山东士绅,都主动上书请求增设民生窗口。
“这山东的奏报,你看看,” 胤禛将奏折推给江兰,语气里带着几分轻松,“之前张延龄还说士绅会抵制,如今倒好,他们见邻省贫困户借贷款缴了税还能留着口粮,反倒主动来问‘能不能给商户也设个低息贷款’—— 你这法子,倒是比朕的圣旨还管用。”
江兰接过奏折,快速扫过,忍不住笑:“不是臣的法子好,是百姓和商户都看清了,新政不是要为难他们,是要让大家都有活路。山东商户多,要是能借贷款扩大经营,既能多缴税,又能雇更多贫民,是双赢的事。”
她放下奏折,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 汾酒醇厚,带着淡淡的粮食香,比之前喝的黄酒更烈些,却不烧喉。自太后那次召见后,她与胤禛的相处似乎又多了几分默契,聊新政时更放得开,偶尔也能像今日这样,借着庆功的由头,坐下来喝两杯家常酒。
苏培盛轻手轻脚地添了些炭火,又给两人的酒杯满上,躬身退到殿外 —— 他跟着胤禛这么多年,最懂主子的心思,今日这氛围,显然不想有人打扰。
“说起来,” 胤禛忽然开口,目光落在江兰身上,带着几分回忆的温软,“你刚进御书房那会儿,还是个连奏折都不敢碰的包衣丫头,如今却能替朕撑起半个新政,连张廷玉都夸你‘胜似能臣’。”
江兰心里一暖,想起雍正元年第一次见胤禛的场景 —— 她因提出 “漕工分餐制” 被召入宫,紧张得连头都不敢抬,是胤禛温和地让她 “坐下说,慢慢讲”。“都是皇上给的机会,” 她轻声道,“若不是皇上信任,臣也没机会接触漕运、赈灾、粮税这些事,更别说推新政了。”
“机会是给有本事的人的,” 胤禛摇摇头,拿起酒杯又喝了一口,酒液滑过喉咙,让他眼底泛起一丝微醺的红,“换作旁人,就算给了机会,也未必能像你这样,既懂民生,又懂实务,还能把兰馨银行、护理坊都拧成一股绳,为新政出力。”
两人就着小菜,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话题从山东的商户,聊到密云灾区的玉米长势,又聊到江柱子在伊犁军营的近况 —— 江柱子上月来信,说军营里种的玉米长势很好,士兵们都盼着秋收后能多吃几顿玉米饼。
“你二哥是个踏实人,” 胤禛笑着说,“在军营里不搞虚的,跟着士兵一起种地、训练,连将军都夸他‘有江兰的务实劲儿’。”
“他就是性子直,不懂拐弯抹角,” 江兰也笑,“之前还写信问我‘能不能把护理坊的药膏方子教给军营医官’,说这样就能自己做药膏,不用总麻烦京城送。”
“准了,” 胤禛当即拍板,“让太医院派医工去伊犁,跟你二哥一起琢磨药膏方子,军营能自己做,既省了运费,又能及时用得上。”
酒过三巡,胤禛的话渐渐多了些,眼神也比平日更柔和。他看着江兰低头整理奏折的侧脸,烛光落在她的发梢,映出淡淡的光晕 —— 这几年,她从青涩的包衣丫头,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新政支柱,眉眼间多了几分沉稳,却依旧保留着那份 “为民” 的纯粹。
他忽然想起太后那日说的 “女子终究要归宿”,想起后宫嫔妃们明争暗斗的嘴脸,想起若是给了江兰一个妃嫔的名分,她就得困在后宫的方寸之地,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地去试验田、去银行、去灾区,再也不能用她的才华帮百姓、推新政。
心里的情绪像被酒意勾了上来,胤禛握着酒杯的手微微收紧,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沙哑:“江兰,若朕不是皇帝,或许……”
话刚说出口,他就猛地顿住 —— 他差点忘了,自己是大清的皇帝,不能有这样的私念。若是说了下去,无论是 “或许能与你做寻常朋友”,还是 “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归宿”,都是对她的束缚,对新政的不负责任。
江兰整理奏折的手也顿住了,她抬起头,撞进胤禛带着几分慌乱的眼神里。她知道,皇上这话没说完,也明白他或许是酒后失言,露出了平日里藏得极深的情绪。但她没有追问,只是轻轻放下奏折,语气平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皇上,汾酒虽好,却也烈,您少喝些,免得伤了身子。明日还要议江南海禁通商的事,得养足精神。”
胤禛看着她识趣的模样,心里既松了口气,又有几分说不清的失落。他知道,江兰懂他,懂他的克制,懂他的顾虑,也懂他们之间最该守住的 “君臣知己” 的边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