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六月的御书房,暑气已透过窗棂漫进来,鎏金铜炉里换了清热的薄荷香,却压不住殿内紧绷的氛围。胤禛坐在龙椅上,手里攥着《顺天府丁税核查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册上 “密云县逃丁三百余户,通州丁税欠缴五成” 的字样,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推行 “摊丁入亩” 的念头,他已琢磨了半年,将丁税摊入田亩按地征税,既能堵住富户瞒丁逃税的漏洞,又能让无地贫民少缴税,可最大的难题是:有地但贫瘠的贫困户,突然按田亩加税,恐无力承担,若逼得他们流离失所,反而得不偿失。
“皇上,摊丁入亩虽好,却恐激变民生。” 张廷玉站在殿中,语气带着审慎,“顺天府核查显示,近三成农户田亩不足三亩,若按每亩五升税粮算,比往年丁税多缴两成,他们本就勉强度日,骤然加税,怕是要逃荒。”
“逃荒?那税银岂不是更收不上来?” 马齐皱眉接话,“可若不推,富户们继续瞒丁,丁税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伊犁军营的军粮还等着国库填补呢!”
“依臣看,不如暂缓推行!” 户部尚书张延龄趁机开口,语气带着刻意的煽动,“如今海禁刚要开放,新农种还在推广,再推摊丁入亩,百姓哪承受得住?万一闹出民变,可不是小事!”
殿内瞬间安静,大臣们的目光都落在胤禛身上 —— 守旧派怕激变,务实派怕税缺,没人能想出既保民生又固税基的法子。胤禛放下核查册,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殿门口 —— 江兰今日奉命送兰馨银行的上半年营收报表,刚到门口,便听见了里面的争论。
“臣江兰,参见皇上,参见各位大人。” 江兰躬身行礼,目光落在案上的核查册上,心里已猜到几分议事内容。她捧着报表上前,顺势道:“皇上,兰馨银行上半年放贷十万两,回收率达九成八,其中商户贷款多用于扩大经营,农户小额贷款多用于购买粮种,暂无坏账 —— 或许,银行的法子,能解摊丁入亩的民生难题。”
“银行?” 胤禛眼前一亮,“你有想法?”
江兰点头,走到御案旁,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易的 “贷款 - 缴税” 流程图:“臣建议,由兰馨银行向摊丁入亩试点地区的贫困户发放‘过渡贷款’—— 凡田亩不足五亩、缴税有困难者,可凭地契或里正担保,贷取三两至五两银子,用于购买粮种、农具,或抵扣部分税粮;贷款利息按年利一分算,比普通商户贷款低五成,且还款时可凭缴税凭证抵扣三成利息,若次年收成好,还可提前还款免利息。这样一来,百姓不用因突然加税逃荒,税银也能按时收缴,银行虽利薄,却能帮新政落地,也算尽一份力。”
张延龄立刻反驳:“荒唐!兰馨银行是民间商号,岂能插手税政?万一百姓贷了款不还,银行亏空,岂不是要朝廷兜底?”
“张大人多虑了。” 江兰从容应对,“第一,贷款需里正担保、地契抵押,若百姓逃荒,里正需代偿,地契可由县衙暂管,降低坏账风险;第二,兰馨银行有瑞祥号十八省分铺做后盾,十万两本金足够试点,无需朝廷兜底;第三,还款抵扣利息的政策,能激励百姓按时还款 —— 去年密云赈灾时,臣用类似的‘以工抵债’法子,百姓还款积极性很高,从未出现大规模逃债。”
张廷玉凑到御案前,仔细看着流程图,眼里渐渐露出赞许:“江姑娘此计,既解百姓燃眉之急,又给了银行稳健的运营空间,还能帮朝廷推进新政,可谓一举三得。臣以为,可先在顺天府试点,若成效好,再向全国推广。”
胤禛看着流程图,又看了看江兰笃定的眼神,想起她推进旗人缴粮、试种新农时的务实,当即拍板:“好!就按你说的办!顺天府为试点,兰馨银行负责放贷,户部派专员监督,县衙协助登记贫困户,七月初一正式启动 —— 江兰,试点的事,你多费心,有需要随时跟朕说。”
“臣遵旨!” 江兰躬身应下,心里松了口气 —— 她知道,摊丁入亩是新政的关键一步,若能借银行之力平稳落地,往后的新政推广,会少很多阻力。
七月初一的顺天府密云县,暑气正盛。兰馨银行密云分号外,挤满了前来咨询贷款的农户。江大宝穿着兰馨银行的青色号服,手里拿着《过渡贷款须知》,大声讲解:“凡田亩不足五亩、往年丁税欠缴者,都能贷!带里正担保文书和地契来登记,三两起贷,五两封顶,利息一分,明年还款时缴了税,还能免三成利息!”
“大宝掌柜,我家三亩薄田,往年丁税都缴不起,今年摊丁入亩要多缴一斗粮,能贷不?” 一个穿着补丁棉袍的老农户挤到前面,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地契,眼里满是期待 —— 他叫李老汉,前几日还在收拾行李,准备带着家人逃到口外,听说有贷款,特意赶来试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