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二月中旬的京城,残雪渐渐消融,京郊的土地刚透出几分湿润的黑意。瑞祥号西厢房内,江兰正对着一张《旗人缴粮后续供需图》蹙眉 —— 首批二十七户旗人缴粮虽顺利,可密云灾区春耕的粮种缺口仍有三千石,伊犁军营的军粮储备也只够支撑到四月。她指尖在图上 “粮荒风险区” 的标注上反复摩挲,忽然想起前世护理学校组织的 “乡村助农” 活动,那时见过的番薯、玉米,亩产竟是大清传统作物的三倍还多,若是能在大清试种成功,粮荒的问题不就能大大缓解?
“姐,你在看什么呢?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丫蛋端着刚温好的豆浆走进来,见江兰盯着图纸出神,忍不住凑过去看,“又是粮种的事?昨天周掌柜来信说,江南的早麦种已经在路上了,应该能赶上灾区春耕。”
“早麦种够了,可长远来看还是不够。” 江兰抬起头,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丫蛋,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海外有种叫‘番薯’‘玉米’的作物吗?不用好地,山坡沟谷都能种,一亩地能收上千斤粮食,要是能在京郊试种,以后就不怕粮荒了!”
丫蛋愣了愣,随即拍手:“就是你说的那个‘埋在土里就能长’的番薯?要是能种成,那可太好了!可咱们没种子啊,也没人会种。”
“种子我有办法,” 江兰想起去年蒙古贸易时,巴图曾送过她一包 “西域耐旱籽种”,当时没细看,后来才发现里面混着几枚番薯块根和玉米种子,“去年巴图送的籽种里有,就是种植的法子得好好琢磨。我想在京郊找块荒地,开个‘新农试验田’,亲自试试怎么种。”
话音刚落,院门外传来大宝的声音:“姑母!御书房来人了,说皇上召您即刻入宫,商议旗人缴粮的后续安排!”
江兰眼睛一亮,抓起桌上的《新农试种构想》就往外走 —— 若是能让皇上支持试种,不仅能调派人力物力,还能借皇家的名义打消百姓对 “异域作物” 的顾虑。马车在初春的暖阳里疾驰,车帘外掠过刚抽芽的柳枝,江兰指尖在构想纸上写下 “番薯:耐贫瘠,适山坡;玉米:抗风沙,宜旱地”,心里满是期待。
御书房内,胤禛正对着户部呈上的《春耕粮种调配册》沉思,见江兰进来,立刻招手让她上前:“你来得正好,看看这份册子,密云灾区的粮种还差多少?要不要从内府粮仓调补?”
江兰接过册子,快速扫过,却没急着回答粮种的事,反而将《新农试种构想》递过去:“皇上,臣有个想法,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粮荒 —— 咱们在京郊开辟一块试验田,试种海外的番薯、玉米,这两种作物高产耐旱,若是成功,以后不管是灾区还是军营,都不用愁粮食了。”
胤禛接过构想纸,目光落在 “亩产千斤” 的字样上,瞳孔微微收缩:“亩产千斤?竟有如此高产的作物?”
“是,” 江兰点头,详细解释,“番薯的块根埋在土里,不怕水淹,就算遇到旱灾,只要根部有水就能活;玉米的杆子高,能挡风沙,颗粒还能磨粉、做饼,士兵行军带着也方便。臣手里有少量种子,就是种植的法子需要摸索,还得找块合适的地。”
胤禛放下册子,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抽芽的松柏,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准了!京郊海淀有块闲置的皇庄荒地,约莫五十亩,土壤虽不算肥沃,正好试种你说的‘耐贫瘠’作物。朕让苏培盛调二十个懂农活的庄户,再从户部拨银子买农具,你全权负责试验田的事,需要什么直接跟朕说。”
江兰没想到皇上如此爽快,刚想道谢,却听胤禛又补充道:“往后朕得空,也去试验田看看 —— 朕倒要亲自瞧瞧,这‘亩产千斤’的作物,到底长什么样。”
这话让江兰愣在原地,随即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 皇上不仅支持她的想法,还愿意放下帝王的身段,亲自去田间查看,这份对民生的重视,对她的信任,比任何赏赐都更珍贵。
三日后,海淀皇庄的荒地上热闹起来。江老实带着瑞祥号的几个老账房,正指挥庄户们翻地;丫蛋和大宝捧着种子袋,小心翼翼地给庄户们分种子;江兰则蹲在地里,手把手教庄户们怎么处理番薯块根:“把带芽的块根切成小块,每块留两个芽眼,埋在土里的时候芽眼朝上,间距两尺就好,不用太深。”
江老实拿着锄头,在一旁帮着松土,看着女儿蹲在泥地里的模样,嘴角满是欣慰:“兰丫头,你这法子能行吗?咱庄稼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种的。”
“爹,您放心,” 江兰抹了把额角的汗,笑着说,“这番薯就这点好,皮实,只要埋对了,下雨就能活。等长出藤蔓,还能剪下来扦插,一棵能变十棵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苏培盛带着几个侍卫骑马赶来,看到江兰满身泥土的模样,连忙下马:“江姑娘,皇上特意交代,让老奴先过来看看,要是缺什么,立刻回宫禀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