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十二月廿八的深夜,紫禁城被一层绵密的雪幕裹得严丝合缝,唯有御书房的烛火穿透夜色,在青砖地上投下一片暖黄的光晕。窗外的雪粒比傍晚时更密了些,打在雕花木窗上,发出 “簌簌” 的轻响,像是怕惊扰了殿内的静谧。鎏金铜炉里的沉香刚添过半刻,烟气顺着炉盖的云纹镂空缓缓升腾,与桌上温着的黄酒香气缠在一起,漫过堆积如山的奏折,将殿内烘得暖融融的 —— 苏培盛守在殿角,眼观鼻鼻观心,手里还攥着一块刚烫热的暖手炉,这是他特意给江姑娘备的,知道她夜里坐久了容易手脚发凉。
江兰坐在龙案旁的锦凳上,手里捧着《西北粮草调度复盘册》,指尖在 “兰州仓本月接收粮草八千石,实际运抵酒泉七千二百石,损耗率降至一成”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方才她汇报时,特意提了兰州仓的细节:“月初调粮时,戈壁刮起黑风,驼队走散了两队,多亏瑞祥号兰州分铺的掌柜鄂尔多带着二十个旗人伙计,顶着风沙找了一夜,才把驼队寻回来,不然损耗率还要高些。” 此刻看着册页上的数字,心里仍有些后怕 —— 西北的天险,果然半点都不能大意。
胤禛坐在龙椅上,指尖捏着一本奏折的封皮,目光却没落在上面,反而盯着江兰手里的复盘册,直到她合上册子,才开口道:“酒泉仓的修缮,还顺利吗?”
“回皇上,一切顺利,” 江兰抬眼,语气里带着几分轻松,“之前废弃的军仓屋顶漏雪,臣让伙计们用瑞祥号的青瓦补了,地面也铺了防潮的石灰,正月初十就能接收第一批从兰州调运的粮草。伊犁那边,二哥江柱子也来信说,军营已经腾出了库房,就等粮草到了。”
胤禛点点头,伸手从案头的奏折堆里翻了翻,却没找到想看的那本,反而被一本厚厚的奏折绊了手,“啪” 地摔在案上。封皮上 “直隶总督李卫奏:江南士绅纳粮迟延情形” 的朱字格外醒目,边角还沾着些墨迹,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
“这些老臣,真是越发大胆了。” 胤禛的声音沉了下来,他揉了揉眉心,指腹蹭到眼底的红血丝 —— 自上个月下旨推行 “士绅一体纳粮”,他几乎每天都要批阅十几本类似的奏折,不是 “士绅称田亩不清”,就是 “地方官奏称阻力过大”,连夜里做梦,都在跟一群士绅争辩。
苏培盛连忙上前,捡起地上的奏折,又给胤禛的银杯添满温热的黄酒,顺手递过一颗蜜饯青梅:“皇上,尝尝这个,江姑娘前儿送的江南青梅,说是用冰糖腌了三个月,酸中带甜,解乏。您这几日都没睡好,喝口酒暖暖身子,垫颗梅子,也好受些。”
胤禛捏起青梅放进嘴里,酸涩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他嚼着梅子,目光落在江兰身上,忽然叹了口气 —— 这殿里满朝文武,能让他卸下几分帝王威严,说几句真心话的,竟只有眼前这个包衣出身的女子。
“你可知,朕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最难的不是没钱、没人,是人心。” 胤禛的声音比往日低了些,少了朝堂上的锐利,多了几分疲惫的坦诚,“先帝在时,士绅就有‘不缴粮、不纳税’的特权,传了这么多年,他们早把这特权当成了天经地义。朕要改,就像要剜他们的心头肉,哪有那么容易?”
江兰心里一震 —— 她虽知道新政阻力大,却没听过胤禛说这样的心里话。她放下复盘册,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放在膝上,姿态恭敬却带着几分亲近:“皇上,臣虽不懂朝堂博弈,却管过瑞祥号十八省的商户 —— 当年推‘统一粮价’时,也有商户说‘断人财路’,后来臣让老实本分的商户带头,再给些优惠,慢慢也就成了。士绅纳粮,或许也能找些‘带头人’?”
“带头人?” 胤禛苦笑一声,拿起李卫的奏折,翻开其中一页,“你看看,江宁织造曹頫,仗着是先帝奶娘的后代,说‘家中田亩尚未丈量清楚’,迟迟不肯缴粮;翰林院学士徐骏更过分,在奏折里写‘帝王当以仁政为本,岂能与士绅争利?恐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这哪里是奏事,分明是指责朕苛政!”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敲了敲奏折上的一句话:“李卫还奏,江南士绅们私下联合,说‘若要我们纳粮,先让旗人缴粮’!他们是看准了旗人自入关以来就有特权,觉得朕不敢动旗人,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对抗新政!”
江兰凑过去,看清了奏折上的字,心里也跟着沉了沉。她想起去年在瑞祥号京城分铺,见过几个江南士绅来买粮,当时他们就闲聊说 “旗人不缴粮,凭什么让我们缴”,当时她还没在意,如今看来,这早已是士绅们对抗新政的借口。
“皇上,臣倒觉得,士绅们说的‘先让旗人缴粮’,未必不是个破局的法子。” 江兰忽然开口,语气沉稳 —— 她想起瑞祥号里的旗人伙计,大多是本分人,对 “不缴粮” 的特权,其实并不都认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