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三月中旬,京城的春风终于带了些暖意,可户部衙署的账房里,却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二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吏围着一张巨大的账册桌,手里的算盘打得 “噼啪” 响,额头上却渗着冷汗。桌案上堆着近百本账册,都是西北军需的钱粮记录 —— 新政推进中,西北军营扩编、抗冻麦推广、耐冻丝绸采购,每一项都涉及巨额钱粮,老吏们用传统的 “筹码计数法” 核算,不仅慢,还频频出错,已经连续三天没能按时给皇上递上核对完毕的奏折。
户部尚书王大人站在账房门口,看着这一幕,眉头拧成了川字。他转身走进隔壁的书房,对着正翻看账册的张廷玉叹了口气:“张大人,这可如何是好?老吏们核算效率太低,西北军需的账已经拖了三天,皇上昨天还在朝堂上问起,再这么下去,咱们户部怕是要挨罚了。”
张廷玉放下账册,指尖划过 “西北军需粮款三万石、种子款五千两” 的字样,眼底满是忧虑。他身为军机大臣,虽支持新政,却也因 “瑞祥号权重”“江兰身份争议” 持观望态度 —— 八爷党近期仍在暗中散布 “江兰借新政谋私” 的流言,不少中立官员都在看户部的态度,若此时与江兰走得太近,恐引火烧身;可若放任户部核算效率低下,耽误新政推进,又非他所愿。
“再催催吧,让老吏们加把劲。” 张廷玉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没有更好的办法 —— 朝堂上懂算术的人才本就稀缺,能高效核算巨额账目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一幕,被前来户部送 “瑞祥号军需粮交接单” 的江大宝看在眼里。当天下午,大宝就把户部的困境告诉了江兰。兰馨医馆的书房里,江兰正和丫蛋整理 “兰馨学院算术班” 的教学记录,二十八岁的丫蛋穿着浅绿布裙,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上面记着三十个学生的算术成绩:“姐,算术班的学生都学会了竖式计算和表格统计,最快的能一天核算五百笔账目,比我教的还快。之前帮兰馨银行算贷款利息,零差错,小宝还说,他们的方法比账房先生的筹码法快三倍。”
江兰接过教学记录,指尖停在 “竖式计算”“表格统计” 的字样上,眼前突然一亮 —— 户部的核算困境,不正是算术班学生能解决的痛点吗?张廷玉作为中立派的核心,若能借算术班的实绩让他看到新政的 “实用价值”,不仅能帮户部解围,更能争取到他的公开支持,彻底打破八爷党散布的流言。
“大宝,你明天去户部,跟王大人说,瑞祥号有‘算术能手’,能帮着核算账目,问他们要不要试试。” 江兰合上教学记录,语气笃定,“另外,小宝,你整理一份‘算术班学生核算案例’,把之前帮银行算贷款、帮织坊算成本的记录都列出来,对比老吏的效率,比如‘老吏算百笔账需一个时辰,学生只需一刻钟’,越详细越好。”
“好!” 大宝和小宝齐声应下。小宝立刻拿出纸笔,开始整理案例 —— 他特意挑选了与户部核算内容相似的 “粮食出入账”“银两流水账”,用红笔标注出学生的核算时间和准确率,让数据更有说服力;大宝则去准备拜访户部的帖子,特意注明 “携算术人才,为新政钱粮核算献策”。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丫蛋、小宝,还有算术班的三个优秀学生 —— 十五岁的林小夏(贫苦出身,算术最快)、十四岁的赵阿福(擅长表格统计)、十三岁的陈婉儿(心细,零差错),来到户部衙署。王大人听说瑞祥号能派 “算术能手”,立刻迎了出来,带着他们走进账房。
老吏们见江兰带了三个半大孩子来,都露出了质疑的神色。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吏放下算盘,撇了撇嘴:“江姑娘,不是咱们不信你,可这西北军需的账,牵连甚广,一个差错就是杀头的罪,这些孩子…… 能行吗?”
林小夏听到这话,攥紧了手里的算术本,却没说话 —— 丫蛋教过他们,“用实绩说话,不辩口舌”。江兰笑着拿起一本摊开的账册:“李老吏,不如咱们做个比试?就核算这册‘西北军营三月粮款支出’,老吏们用筹码法,小夏他们用竖式计算,看看谁快谁准。”
李老吏立刻应下:“好!要是孩子们能赢,咱们就服!”
账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算盘声和铅笔在纸上划过的 “沙沙” 声。李老吏和两个同伴拨着筹码,嘴里念念有词;林小夏三人则分工明确 —— 小夏核算粮款总数,阿福用表格统计各军营支出,婉儿核对每一笔流水。半个时辰后,林小夏率先放下笔,将核算结果递给王大人:“大人,这册账总支出两万三千七百五十二两,其中西宁军营五千两,兰州军营八千两,新疆军营一万零七百五十二两,零差错。”
又过了一个时辰,李老吏才核算完,结果与小夏三人的一致,却多算了两笔重复的支出,还是婉儿指出后才修正。李老吏看着小夏手里的算术本,上面整齐的竖式和表格,比他的筹码记录清晰十倍,老脸瞬间红了:“没想到…… 孩子们的方法这么好用,是咱们老了,跟不上新法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