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兰馨织坊里一片忙碌。丫蛋从农科园拉来了两车草木灰,教织工们用热水浸泡羊毛,再加入草木灰反复揉搓,去除羊毛上的油脂;江王氏则带着村里的妇人,用苏木染出深红色的羊毛线,用红花染出浅粉色,用松针染出墨绿色,五颜六色的羊毛线堆在院子里,像极了盛开的花丛。
李师傅带着织工们调试织机,一开始织出的羊毛围巾有些粗糙,江兰就用现代的 “起针疏密法” 指导 —— 让织工们在围巾边缘用密针,中间用疏针,既保证保暖性,又让手感更柔软。试织出的第一条深红色围巾,江兰让春桃围上,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寒风吹过,春桃笑着说:“姑娘,真暖和!比我那件棉围巾暖多了,而且这颜色也好看,肯定能卖得好!”
就在织坊紧锣密鼓赶制围巾时,蒙古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 送信的镖师回来了,还带来了林丹王爷的回信和第一批羊毛。林丹王爷在信里说,愿意以每斤五钱的价格,给瑞祥号供应五千斤羊毛,还派了二十名蒙古护卫,帮忙把羊毛护送到京城,避免路上出意外。
“姑母,蒙古的羊毛到了!足足五大车,都是上等的白羊毛,没掺一点杂质!” 大宝带着蒙古护卫走进院子,兴奋地说,“林丹王爷还说,要是咱们不够,他下个月还能再供五千斤,价格不变!”
江兰看着车上雪白的羊毛,心里松了口气 —— 织坊的原料问题彻底解决了。她让李师傅立刻安排织工们开工,争取在元宵节前推出羊毛围巾,赶上年前的消费热潮。
与此同时,福建泉州的王瑞也找到了张万隆。张万隆的商号在泉州港口附近,门口停着好几艘大船,正卸着从东南亚运来的香料。听说王瑞是瑞祥号派来的,张万隆立刻热情地迎进内堂:“王管事,当年要是没有瑞祥号的粮船,我这条命早就没了!你们要多少丝绸,我都给你们凑!”
“张老板,我们要一万匹暹罗绸、五千匹真腊绸,一个月内运到京城,价格按市价加两成。” 王瑞递上银票,“这是五千两定金,货到后再付尾款。”
张万隆接过银票,笑着说:“王管事放心,暹罗绸和真腊绸我仓库里就有三千匹,剩下的我让船队去东南亚的港口调,二十天就能凑齐。至于运输,我走海路到天津,再转陆路去京城,避开八爷党的人,保证按时交货。”
可就在王瑞准备返程时,八爷党的人还是找来了。那天清晨,张万隆的仓库外突然来了一群地痞,拿着棍棒,声称 “仓库里的丝绸是赃物”,要强行查封。王瑞立刻认出,为首的地痞是八爷党心腹马武的手下,之前在京城见过。
“张老板,别慌!” 王瑞冷静下来,让镖师们护住仓库,自己则去泉州知府衙门 —— 他记得江兰说过,泉州知府李大人是新政派的人,曾得到过瑞祥号的抗冻麦种子。
李大人听说瑞祥号的丝绸被地痞刁难,立刻派衙役去仓库,把地痞们抓了起来。“王管事,八爷党太过分了,竟敢在泉州闹事!” 李大人气得拍了桌,“你放心,我会派衙役护送张老板的船队到天津,保证丝绸安全运到京城。”
王瑞松了口气,连忙道谢。三天后,张万隆的船队载着第一批暹罗绸,从泉州港口出发,朝着天津的方向驶去。
二月十五元宵节,瑞祥号的羊毛围巾正式上市。西城分号的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围巾样品,红色的喜庆,绿色的清新,还有印着梅花、兰花图案的,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这围巾多少钱一条?看着真暖和!” 一个穿着棉袄的妇人伸手摸了摸,惊讶地说,“这么软,比我家的羊毛毯还舒服!”
“这位大娘,红色和绿色的每条一两银子,带花纹的一两二,都是上等蒙古羊毛做的,保暖又耐穿!” 伙计小李笑着介绍,“今天开业,买两条还能减一钱银子!”
妇人一听,立刻掏钱买了两条:“给我闺女一条红的,给我婆婆一条花的,正好过年穿!”
消息很快传开,分号里的顾客越来越多,不到半天,五百条围巾就卖光了。下午,宫里的苏培盛也派人来买,说是太后听说瑞祥号的羊毛围巾暖和,要给宫里的宫女们每人发一条。
“姑母,卖疯了!所有分号的围巾都卖断货了,伙计们都在加班赶制!” 大宝跑回医馆,脸上满是兴奋,“还有不少商户来问,能不能批发给他们卖,咱们要不要扩产?”
江兰笑着点头:“扩!让李师傅再招五十名织工,羊毛不够就跟林丹王爷再订五千斤,争取下个月能月产五千条。另外,让小宝核算成本,要是利润够,就把围巾的价格降五分,让更多百姓买得起。”
小宝也跟着进来,手里拿着账本:“姑母,羊毛围巾的利润比预期高,每条能赚三钱银子,降价后还能赚二钱五。而且王瑞那边传来消息,第一批暹罗绸已经到天津了,镖师们正护送着往京城赶,下月初就能到织坊,军需冬衣的订单能按时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