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二月初二,京城的龙抬头庙会刚过,西城 “裕和号” 的掌柜赵全就揣着一张烫金请柬,踩着雪后泥泞的石板路,悄悄绕进了八爷胤禩府邸的侧门。府里的暖阁燃着昂贵的沉香,烟气袅袅绕着梁上的描金雕花,胤禩斜倚在铺着玄狐裘的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成色极佳的和田玉扳指,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饕餮纹 —— 那是去年江南盐商孝敬的厚礼,此刻却被他捻得发暖,像是在掂量着什么筹码。
见赵全进来,胤禩眼皮都没抬,慢悠悠道:“赵掌柜倒是准时,看来瑞祥号那一两二的面粉,确实让你这‘裕和号’的金字招牌,蒙了灰。”
赵全弓着背,棉袍下摆沾了泥点也顾不上拍,脸上堆着焦虑的笑:“八爷明鉴!您是不知道,自打瑞祥号去年接了西北军需,粮价就压得低,咱们‘裕和号’在西城开了三代,老主顾都开始往那边跑了!上月咱们的面粉才卖了往常的三成,再这么下去,别说给伙计发工钱,连库房的租金都快交不起了!” 他说着,从袖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账册,翻开 “腊月收支” 那页,“您看,这是上个月的账,光面粉就亏了两百两,要是跟着降价,成本都收不回来,实在是两难啊!”
“难?” 胤禩终于抬眼,将玉扳指 “啪” 地扣在案上,指了指桌角一个沉甸甸的银元宝,“本爷给你指条明路 —— 联合京城其他九家商号,跟瑞祥号‘同品同价’。他卖一两二,你们也卖一两二;他卖一两五的大米,你们也照这个价。至于亏空的银子,本爷给你们补,每家每月五千两,先补三个月,撑到瑞祥号扛不住为止。”
赵全的眼睛瞬间亮了,伸手想去碰那银元宝,又硬生生缩了回去,搓着手犹豫:“八爷,不是小的贪心,只是瑞祥号家大业大,既有西北军需的进项,又有农耕种子的买卖,家底厚着呢!要是他们硬撑着不涨价,咱们这补贴…… 能撑到什么时候?”
“撑不了多久。” 胤禩坐直身子,眼底闪过一丝阴狠,指节在案上轻轻敲击,“本爷早就安排好了,马武已经带着人去江南了,要把杭绸、湖绸的上等货源全买断。你忘了?瑞祥号的兰馨织坊,靠的就是江南丝绸做耐冻布料,给西北士兵做冬衣衬里,还给百姓做春衫。没了丝绸,织坊就得停工,军需误了是大罪,民用订单也得黄。到时候,瑞祥号一边要应对价格战亏本,一边要解决断货危机,首尾不能相顾,不出三个月,保管让江兰那丫头把瑞祥号赔进去!”
赵全彻底放下心来,连忙躬身作揖,额头都快碰到案角:“八爷英明!小的这就去联络‘恒昌号’的刘掌柜、‘永泰号’的孙掌柜,保证明天一开门就挂出‘同品同价’的招牌,跟瑞祥号死磕到底!” 他揣着那锭银子,脚步都轻快了,出门时连门槛都差点绊到,却没看见胤禩眼底闪过的一丝不耐 —— 他哪里知道,这五千两的月补贴,早已让 “聚丰祥” 钱庄的银库空了大半。
第二天一早,京城的朝阳刚爬上城墙,十大商号就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挂出了新招牌。西城 “裕和号” 的伙计站在梯子上,用红漆在木板上写着 “面粉一两二 / 石,大米一两五 / 石”,墨迹未干就围了不少人;东城 “恒昌号” 更狠,直接在门口摆了两匹粗布,喊着 “买粮一石,送布一尺”;南城 “永泰号” 甚至雇了个说书先生,在门口讲 “奸商垄断” 的段子,明里暗里影射瑞祥号。
瑞祥号西城分号的伙计老王,站在柜台后看着对面 “裕和号” 的热闹,急得直跺脚。往常这个时辰,店里早就排起了长队,张大妈会来买两石面粉,李大叔会来挑十斤大米,还有农户们推着小推车来买种子。可今天,柜台后的大米堆得像小山,面粉袋摞得齐腰高,一上午就来了三个顾客,还都是问了价就转身去了 “裕和号”。
“王哥,这可怎么办啊?” 新来的伙计小李眼圈泛红,手里的算盘拨了半天也没算出一笔账,“我娘还等着我这个月的工钱买药呢,要是生意一直这么差,咱们会不会被辞退啊?”
老王叹了口气,摸了摸小李的头 —— 这孩子才十六岁,是乡下亲戚托他介绍来的,家里就靠他这点工钱过日子。他拿起账本,匆匆扫了一眼 “一上午营收不足十两” 的记录,塞进怀里就往外跑:“你看好店,我去总号找大掌柜,肯定有办法的!”
此时的瑞祥号总号,江大宝正和镖局的周强围着一张西北粮运图商议。周强用手指着 “兰州至西宁” 的路线,眉头紧锁:“大掌柜,这几天下雪,山路不好走,粮车得提前两天出发,不然怕赶不上军营的冬衣筹备。我已经让镖师们提前去检修马车了,就是……” 他顿了顿,“就是这几天商号生意不好,粮款能不能及时凑齐?”
话还没说完,就见老王慌慌张张跑进来,气喘吁吁地把账本递过去:“大掌柜,不好了!十大商号今天突然降价,跟咱们同品同价,还有的送布!西城分号一上午就卖了两石面粉,连本钱都不够!其他分号的伙计也派人来报信,生意都差了八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