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笑着递过试用品:“夫人您试试,这皂是按南方气候改的配方,加了薄荷汁,洗着清爽还不刺激。昨天有个老主顾买了,今天就来复购,说孩子用着好。” 妇人试了试,果然泡沫细腻,当即买了五块皂、两个荷花布偶:“给我娘和妹妹也带些,让她们也尝尝北方的好东西。”
苏州分店的开业更热闹。陈默请了苏州的评弹艺人在门口表演,还把北方的兰馨皂和南方的丝绸摆在一起展示。有个从京城来的官员夫人,看到熟悉的兰馨皂,惊喜地说:“我在京城就用这个皂,没想到苏州也有!再给我来二十块,还要两匹苏州薄缎,回去做丝巾。”
开业第一天,南京分店就卖了一千块皂、八百个布偶、五百个香囊枕,苏州分店卖了八百匹绸缎、一千盒碧螺春、五百个苏绣挂件,远超预期。吴掌柜笑着给江兰写信:“江姑娘,南京的百姓都说,兰馨把北方的好东西带来了,以后不用再托人从京城买;苏州的商户也说,能把丝绸卖到北方,赚的钱比以前多了三成!”
可没几天,刘成就来报:南京分店的兰馨皂卖得太快,库存快空了,南方的潮湿天还让部分布偶有点受潮。江兰当即让赵强加派物流马车,再运五千块皂和三千个布偶去南京,还让防潮伙计在仓库里多放石灰,每天翻晒布偶,确保货品不受潮。陈默也传来消息:苏州的丝绸商想跟兰馨长期合作,希望能把绸缎的价格再降些,江兰考虑后,答应按销量给折扣 —— 每月运三千匹以上,每匹便宜两文,既让商户受益,也能保证北方的货源。
七月初,南北贸易专线逐渐稳定。兰馨物流的马车每月往返南京、苏州和京城两次,北方的货品按时送到江南,南方的特产也及时运回京城。京城瑞祥号的南方特产区每天都挤满客人,户部王侍郎的夫人买了两匹苏州薄缎,笑着说:“这缎子比江南其他地方的软多了,做出来的丝巾肯定好看,我要给各府的姐妹都带些。” 南京分店的刘成则来信说,兰馨皂成了南京百姓的日常用品,连游船的船夫都来买,说 “用兰馨皂洗手,再潮的天也不脱皮”。
包衣妇女工坊的姐妹们也跟着受益。江王氏带着张婶她们做江南款的布偶,每个布偶能赚三文,一天能做六十个,一个月下来,每人能多赚五百文。张婶拿着工钱,笑着说:“兰丫头,俺现在做的布偶能卖到江南去,俺家小子都知道,说他娘的手艺能让南京的孩子也开心!”
江老实每天都去京城瑞祥号的南方特产区帮忙,给客人介绍苏州绸缎和碧螺春,客人问起江南的情况,他就骄傲地说:“俺家兰丫头去江南考察过,那里的商户都实诚,绸缎和茶叶都是好料,买着放心!”
丫蛋也参与进来,她跟着江王氏学画江南款布偶的图案,画的荷花和鸳鸯比大人画的还生动,江兰就让工坊按她的图案做布偶,没想到在南京卖得最好。丫蛋拿着自己画的布偶,笑着说:“姐姐,南京的小朋友喜欢俺画的荷花,以后俺还要画更多!”
胤禛听说兰馨的商业版图延伸到南方,还促进了南北贸易,特意召见江兰。他手里拿着苏州薄缎做的丝巾,笑着说:“你这南北贸易做得好!既让北方的好东西传到南方,又把南方的特产带回北方,百姓受益,商户赚钱,连户部的税收都跟着涨了。朕听说,江南的官员都夸你是‘南北贸易的桥梁’,这可是在帮朕推行‘通商惠民’的新政啊!”
苏培盛在旁边伺候,也笑着说:“皇上说得是。昨天太后用苏州的碧螺春泡了茶,说‘比以前喝的茶更鲜’,让奴才再去兰馨买几盒。江侍读这商业版图,真是越做越大,宫里宫外都受益。”
江兰躬身谢恩:“能为皇上分忧、为南北百姓做事,是臣的荣幸。臣打算下个月在扬州也开一家分店,再把南北物流专线延伸到杭州,让更多地方的百姓能用上兰馨的好东西,也让南北贸易更顺畅。”
胤禛点头称赞:“好!朕支持你。地方官府会帮你协调分店的事,物流专线要是需要官船,也可以跟水师说,朕给你开绿灯。”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心里满是踏实。商业版图延伸到南方,不仅是兰馨的一次跨越,更是她用现代商业思维连接南北的尝试 —— 好的商业不该有地域界限,南北互通,既能让百姓用上更多好东西,也能激活两地的经济,这比赚多少白银都重要,也更符合她 “时代变革者” 的初心。
晚上回到家,江兰一家围着桌子吃饭,桌上摆着用苏州薄缎做的新桌布、用碧螺春泡的茶、用南方莲子做的甜汤。江王氏摸着桌布,笑着说:“这缎子真软,比京城的布舒服多了,以后俺们做靠垫,就用这个料。”
江老实喝着碧螺春,说:“今天吴掌柜来信,说南京分店的刘成把生意做得很好,还帮着当地的百姓修了码头,方便物流马车卸货,百姓都夸兰馨是好商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