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九年四月,京城的春风本该吹得麦田泛绿,可江兰却在瑞祥号的账房里,对着一份加急文书皱紧了眉头。文书是山东棉花商张老板发来的,墨迹还带着仓促的褶皱:“江姑娘,山东大旱三月,麦苗枯死大半,棉花亩产不足往年三成,已无法按约供棉,恐误姑娘布偶生产,万望恕罪。”
话音刚落,物流管事赵强就冒着汗冲进屋,手里攥着湿透的舆图:“江姑娘,不好了!运河山东段水位骤降,咱们往江南运皂的船队,在济宁堵了三天,船工说再等两天水还不涨,就得换陆路,可陆路多了两百多里,不仅慢,运费还得涨三成!”
江兰指尖划过文书上 “棉花减产三成” 的字样,又看向舆图上运河堵塞的标记,心里瞬间清明 —— 这场旱灾不是局部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机:山东棉花是包衣妇女工坊做布偶的核心原料,减产三成意味着布偶产能得砍半;运河漕运受阻,不仅兰馨皂、香膏运不到江南,连从江南来的杭绸(做丝巾原料)也得断供;更要命的是,若不及时应对,瑞祥号、粥铺的订单会违约,包衣妇女的工钱也得受影响。
“王掌柜,去把最近三个月的销售账本拿来;春桃,去请苏掌柜和包衣工坊的江王氏来。” 江兰沉声道,指尖在桌案上快速梳理思路 —— 越是危机,越不能乱,得先分清轻重缓急,再一步步解决。
王瑞很快抱来账本,江兰一页页翻着,目光停在 “畅销品排行” 上:兰馨皂(月销三千块)、布偶(月销两千个)、香膏(月销一千五百盒),这三样占总营收的七成;而丝绸丝巾(月销五百条)因原料依赖杭绸,占比仅一成五。“优先保这三样。” 江兰指着账本,“丝巾暂时减产,把原料和人工都调给皂、布偶、香膏,先稳住核心生意。”
苏文清赶来时,脸上满是焦虑:“江姑娘,江南裕丰号催了三次杭绸订单,可运河堵着,杭绸运不过来,我这边连样品都快没了!”
“苏掌柜,丝巾先停半个月。” 江兰递过账本,“你看,丝巾占比不高,停了影响不大,咱们先把杭绸的定金退给裕丰号,跟他们说清楚旱灾情况,等漕运通了再补单。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棉花供应,布偶不能断 —— 那是包衣妇女的主要活计,也是孩子喜欢的玩具。”
正说着,江王氏也来了,手里还拿着工坊的生产记录:“兰丫头,张婶她们听说棉花要断,都慌了,问是不是要停工。俺们这个月还有五百个布偶的订单,要是没棉花,可咋整?”
“娘,不会停工。” 江兰起身,从柜里拿出一份舆图,上面标着山西、河南的棉花产地,“山东棉花不够,咱们从山西调 —— 我之前跟山西的棉商李老板有过往来,他家的棉花虽不如山东的细,但做布偶足够了,就是得加两成文钱。我这就写信,让李老板先送两千斤过来,解燃眉之急。”
江王氏松了口气,又问:“那工钱呢?要是产量少了,姐妹们的工钱会不会降?”
“不降。” 江兰语气坚定,“咱们把丝绸工坊的人手调一半去做布偶,之前做丝巾的姐妹,学做布偶不难,我让大嫂和张婶教她们,学会了按布偶的工钱算,多做多得,保证大家每月至少能拿三百文。”
当天下午,江兰就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山西棉商李老板,许了两成的溢价,让他五日内送棉花到通州中转站;另一封给江南裕丰号,坦诚说明旱灾影响,退还定金并承诺漕运通后优先供货,还附赠了二十盒香膏当赔礼。信写完,她让赵强派最快的镖师送去,又叮嘱:“去山西的镖师,顺便看看沿途的旱情,要是有灾民,先记下来,咱们后续得帮衬。”
处理完原材料,江兰又盯着漕运的事。她去找了顺天府尹周大人,周大人正为旱灾的事焦头烂额 —— 山东灾民已经开始往京城逃,朝廷虽拨了粮食,可运输跟不上。听说江兰的船队堵在运河,周大人叹了口气:“江姑娘,不是本官不帮你,运河水位低,连官船都只能减半载重,商船更是难走。不过我可以给你开个路条,让你的船队走陆路时,沿途驿站能帮忙补给,运费能省些。”
“多谢周大人。” 江兰顺势提起救灾,“大人,我想捐些物资给灾区 —— 兰馨皂能清洁防疫,旱灾容易闹瘟疫,还有粮食和粗布,您看能不能帮我联系赈灾的官员,一起送过去?”
周大人眼睛一亮:“江姑娘有心了!朝廷正缺防疫的东西,你要是捐皂,再加上粮食,真是帮了大忙。我这就给你写介绍信,你直接跟山东赈灾的刘御史对接。”
从顺天府出来,江兰立刻召集家人和掌柜们,商量救灾的事。江老实听说要捐粮,有些犹豫:“兰丫头,咱们捐点皂和布就行,粮食可贵了,捐多了咱们的本钱会不会不够?”
“爹,救灾不是亏本,是积德,也是为咱们‘兰馨’积口碑。” 江兰拿出账本,给父亲算细账,“您看,咱们这个月盈利三十两,捐五千斤粮食(约十两)、两千块皂(约五两)、一千匹粗布(约五两),还剩十两,够周转。而且灾区的人要是用了咱们的皂,知道‘兰馨’的好,以后灾过了,他们还会买咱们的东西,这是长远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