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瑞祥号的刘三、粥铺的王秀、工坊的陈六,都是平时表现突出的,要么会跟商户打交道,要么会管员工,各有长处。
选拔完,就是培训。江兰把护理坊的一间空房改成了培训室,每天辰时到午时,亲自给七个候选人上课。培训内容分三块:账目管理、诚信经营、员工管理,每块都结合实际案例,听得候选人连连点头。
账目管理是重点。江兰没用当时商户常用的单式记账法 —— 那种记账法只记收入支出,容易乱,她用自己穿越前学的复式记账法改良了一套账本,左边记 “进”(原料、收入),右边记 “出”(工钱、支出),中间记 “存”(库存、余钱),一目了然。她拿着瑞祥号上个月的账本,手把手教周福他们怎么记:“比如今天进了一百斤牛羊油,花了一千文,就记在‘进’的‘原料’栏;给工匠发了五百文工钱,记在‘出’的‘工钱’栏;剩下的五十斤牛羊油,记在‘存’的‘原料’栏。每天对账,必须做到‘进 - 出 = 存’,差一文都要找清楚。”
周福以前就管过账,学起来最快,当天就能独立记一页;李二柱识字不多,一开始总把 “进”“出” 搞混,江兰就让春桃每天晚上给他补一个时辰的课,用石子当钱,手把手教他算,过了五天,李二柱也能把账记清楚了。
诚信经营是江兰最看重的。她给候选人讲了之前年希尧想强占兰馨皂生意的事,又讲了街头粥摊因卖变质粥被食客砸了铺子的事:“咱们做买卖,诚信是根。比如兰馨皂,必须用足料,不能掺劣质油脂;粥铺的粥,必须新鲜,当天的粥当天卖完,不能留到第二天;工坊的手帕,绣得不好就返工,不能糊弄食客。要是谁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不管多能干,立刻开除,永不录用。”
有一次,刘三问:“江姑娘,要是遇到商户压价,咱们的成本不够,能不能少放些料?” 江兰立刻摇头:“不能。成本不够,咱们可以找更便宜的原料,比如蒙古的牛羊油比京城的猪油便宜,通州的菜籽油也能掺着用,但料不能少。你可以跟商户说‘我们的货质量有保证,价格不能降,但可以多送你几个样品,下次订货优先供货’,这样既保住了诚信,又能留住客户。” 刘三听了,连忙点头:“姑娘说得对,是俺想偏了。”
员工管理也很关键。江兰定了规矩:掌柜必须善待员工,每月十五号准时发工钱,不能拖;员工家里有事,允许请假,不扣工钱;员工做得好,要给奖励,比如粥铺的伙计要是被食客夸了,月底多给五十文;员工做错了,要先教,不能上来就骂,屡教不改再罚。
赵虎一开始不理解:“江姑娘,军营里都是军令如山,犯了错就得罚,员工要是太宽松,会不会偷懒?” 江兰笑着给他举例子:“工坊的张婶,以前在别的绣坊做活,掌柜总打骂她,她每天都怕得不行,绣活也慢;来咱们工坊后,做错了有人教,做得好有奖励,她现在每天能多绣两块手帕。你看,善待员工,他们才会用心干活,比打骂管用多了。” 赵虎想了想,点头道:“姑娘说得有道理,俺记住了。”
培训不光有理论,还有实操。每天午时过后,江兰让七个候选人跟着老负责人实习 —— 周福跟着王瑞管瑞祥号的账目,学习怎么跟商户谈判;李二柱跟着大嫂管粥铺,学习怎么安排伙计、怎么备料;张茂跟着江王氏管工坊,学习怎么统筹布料、怎么检查成品;赵虎跟着大哥江石头管秩序,学习怎么处理员工纠纷。
实操时也出了些小插曲。有一次,李二柱跟着大嫂备料,算错了小米的量,多买了五十斤,导致粥铺的小米堆在院子里,差点受潮。大嫂没骂他,而是带着他一起算 “每天的客流量 × 每碗粥用的小米量 = 每天需要的小米”,教他怎么根据客流量调整备料。李二柱很愧疚,晚上主动留在粥铺把小米晒干,还把算错的原因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提醒自己,后来再也没算错过。
还有一次,赵虎在工坊管秩序,有个妇女偷懒聊天,赵虎上去就凶了她两句,妇女委屈地哭了。江兰正好来工坊,看到这一幕,拉着赵虎说:“你可以跟她说‘现在订单紧,咱们先把活干完,歇的时候再好好聊’,她要是还偷懒,再跟我说,别上来就凶。你看,她哭了,活也干不下去了,反而耽误事。” 赵虎红着脸道歉,后来再管秩序,都先好好说话,妇女们也愿意听他的了。
培训半个月后,江兰开始考核。考核分笔试和实操,笔试考账目 —— 给他们一份瑞祥号的模拟订单,让他们记账、算利润;实操考处理问题 —— 模拟各种场景,比如 “食客说粥里有沙子”“商户想压价”“员工吵架”,让他们现场处理。
笔试成绩最好的是周福,账本记得清清楚楚,利润算得分毫不差;李二柱虽然慢了点,但也没出错;赵虎的账目没记错,但字写得歪歪扭扭,江兰让他以后多练字,他也爽快答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