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六月,京城的热浪裹着蝉鸣扑在瑞祥号的门脸上,王瑞却站在账房里急得直搓手。他面前的订单册上,兰馨皂、新款手帕、驱蚊香囊的预订量密密麻麻记了三页 —— 后宫每月要两百块香皂、三百块手帕、一百个香囊,京城贵族的订单更是翻了倍,连江南裕丰号都追加了五百块手帕的订单。可如今负责制作的包衣妇女们都散在各自家里做活,张婶要照顾生病的老伴,每天只能绣半块手帕;李婶家的娃太小,缝香囊时总被哭闹打断;还有十几户包衣人家住得远,送原料、收成品要跑大半天,上个月就有三批货误了时辰。
“江姑娘,再这么零散做下去不是办法啊!” 王瑞见到赶来的江兰,赶紧把订单册递过去,“光后宫的手帕订单,现在就得五十个妇女做,可散在各家,有的快有的慢,质量也没法统一。昨天娴妃宫里还派人来问,说这次的手帕绣得歪歪扭扭,不如之前的精致。”
江兰接过订单册,指尖划过 “江南裕丰号五百手帕” 的字样,心里也犯了愁。之前让母亲江王氏组织包衣妇女做活,是想着让大家在家就能赚钱,可如今订单量翻了三倍,零散生产的弊端全暴露了:没有统一场地,绣活时缺线少布得自己跑买;没有固定时间,有的妇女白天要洗衣做饭,只能半夜赶工,熬得眼睛通红;更别说质量把控,有的人为了赶工,缝制的香囊边缘都没锁好,送到贵族手里还得返工。
“得建个专门的工坊。” 江兰突然开口,“把包衣妇女们集中起来,统一提供原料、场地和工具,再定个合理的规矩,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王瑞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建工坊好是好,可场地、木料、工具都得花钱,而且包衣妇女归内务府管,咱们私自招人,会不会不合规矩?”
江兰心里清楚,这事绕不开胤禛。包衣群体虽已不是奴籍,但仍受内务府监管,要大规模组织她们做工,必须得皇上点头;而且建工坊需要的闲置院落、启动资金,也得靠朝廷支持才能顺利落地。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解决生产问题 —— 让包衣妇女有稳定活干,能赚钱补贴家用,正好契合胤禛推行的 “民生新政”,说服他应该不难。
第二天一早,江兰特意带着两份东西去了养心殿:一份是包衣妇女的家庭情况册,上面记着张婶家每月只靠老伴打零工赚两百文,连药钱都不够;李婶家三个娃,最大的才五岁,连件像样的夏衣都没有;另一份是订单与民生的关联账,算着建工坊后每月能让五十户包衣家庭多赚三百文,还能按时供应后宫与民间订单,避免商户因缺货损失。
养心殿内,胤禛正对着新政奏折皱眉,见江兰进来,放下朱笔:“又有什么事?是兰馨牙刷的供应出了问题?”
“回皇上,牙刷供应一切顺利。” 江兰躬身递上手里的册子,“臣今日来,是想跟皇上说件关乎包衣民生的事。如今兰馨皂、手帕、香囊订单激增,可负责制作的包衣妇女都散在各家,效率低还误事。臣想建一座‘包衣妇女工坊’,把她们集中起来做工,统一提供场地、原料,定合理工钱和休息制度,让她们既能赚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庭。”
胤禛拿起家庭情况册,翻到张婶那页,指腹划过 “药钱欠三百文” 的字样,眉头微蹙:“这些包衣人家的日子,竟还这么难?”
“是。” 江兰轻声回话,“包衣虽已脱奴籍,可大多只会些针线活,男人要么去做苦力,要么没活干。去年冬天,还有两户人家因为没钱买炭,冻病了孩子。若是建了工坊,每户每月能多赚三百文,够买两石米、三斤肉,日子能松快不少。而且工坊供应的订单,一半是后宫和官府所需,能省了内务府采买的周折,也能避免商户以次充好,一举两得。”
胤禛放下册子,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 —— 他推行新政,最看重的就是 “藏富于民”,包衣群体是汉军旗的重要组成,若是能让她们安稳度日,不仅能减少流民,还能让其他旗人看到新政的好处。江兰这主意,既解决了订单问题,又能推动民生,确实可行。
“你要多少支持?” 胤禛抬眼问。
“回皇上,臣想请皇上赐一处闲置院落做工坊,再拨两百两银子用于改造和购置工具;另外,还请皇上允准臣从内务府备案,招募包衣妇女时能顺利些,不被地方管事刁难。” 江兰早把需求想好了,既不过分,又能解决关键问题。
胤禛爽快答应:“南城有处内务府的旧仓库,去年失火后修好了,一直空着,离包衣聚居区也近,就拨给你用。银子让苏培盛从内库支,务必把工坊建好。” 他顿了顿,又道:“若是做得好,往后内务府的针线活,也可交给工坊来做。”
江兰连忙谢恩:“臣定不辜负皇上信任,定让工坊既利民生,又助新政!”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立刻去找苏培盛对接。苏培盛听说要建包衣妇女工坊,笑着说:“江侍读这主意高明!前些日子还有御史奏报,说包衣妇女无事可做,容易生是非。你这工坊一建,既给她们找了活,又能让她们赚钱,皇上肯定高兴。” 他当即让人去南城看仓库,还派了两个内务府的工匠,帮忙规划工坊改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