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选拔时,春桃也帮着把关。江兰定下 “三选三不选” 标准,春桃就拿着护理坊的学员档案,逐一核对:“玲儿实操好,上次改良产科护理法就有经验;赵丫头记录数据从不出错,适合去数据区;李丫头懂草药,之前帮周院判捣药,能去草药区。” 有个学员想进研究室,却怕苦怕累,春桃跟江兰说:“这丫头上次试验烫伤护理,才煮了两锅水就喊累,怕是不适合。” 最终确定的 6 人核心团队里,春桃还主动承担了 “民生需求对接” 的职责 ——“俺常去护理所,百姓有啥难题,俺能及时记下来,告诉大家该研究啥”。
研究室成立后的首个项目,是 “改良伤口包扎法”。春桃先把之前收集的民间反馈整理成 “问题清单”:“材质硬、易渗血、关节处易脱落、药效不持久”,贴在试验区的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见。玲儿提议把粗布煮软,春桃立刻去草药区取来粗布样本 —— 她前几日特意收集了京城、保定、江南三地的粗布,“咱都试试,看哪个煮了最软”。
炭炉上的陶锅烧开了水,春桃将三种粗布各剪一小块放进锅里,每隔五分钟就捞一块出来,用手摸软硬度。“京城的粗布煮一刻钟就软了,但一晾就硬;江南的粗布煮一刻钟软,晾了也还软,就是薄些;保定的粗布厚,得煮两刻钟才软。” 她把结果记在本子上,江兰当即决定:“就用江南的粗布,煮一刻钟,再浸一层薄浆,既软又不容易变形。”
小莲提议做 “双层草药纱布”,春桃就跟着周院判学配药。艾草和蒲公英按 3:1 的比例混合,春桃用小秤称好,放进石臼里捣成末,再用纱布包好,放进陶锅煮。“煮的时候要搅拌,免得草药沉底,药效不均匀。” 周院判指点时,春桃听得仔细,还记着:“煮两刻钟,关火后再焖一刻钟,草药味才足。” 煮好的草药纱布晾在院里,春桃每隔半个时辰就翻一次,“免得一面干一面湿,影响包扎”。
针对手指包扎的 “分段包扎法” 试验时,春桃找来了不同尺寸的手指模型 —— 有小孩的细手指,有工匠的粗手指。玲儿在模型上包扎,春桃就在一旁记录:“小孩手指绕两圈,指缝松半指;工匠手指绕三圈,指缝松一指。” 包扎好后,春桃还会试着弯曲模型手指,“能弯到九十度就合适,太松会掉,太紧弯不了”。
关节包扎的 “交叉包扎法” 试验遇到了难题 —— 肘关节模型包扎后,一弯曲纱布就移位。春桃盯着模型看了半天,突然说:“要不在纱布两端缝个小布条,系的时候在关节后面交叉系紧?” 玲儿按她说的做,果然包扎后关节能弯曲,纱布也不移位了。“春桃姐你太厉害了!” 江丫蛋兴奋地记录,“交叉包扎 + 布条固定,肘关节活动时纱布不移位,有效!”
为验证效果,春桃跟着江兰去南城护理所找工匠试验。选的 10 个手指外伤工匠里,有个叫刘老栓的,之前用旧法包扎手指,感染后肿得像萝卜,这次用改良法包扎。春桃每天都去看他,记录伤口变化:“第一天不渗血了,第二天肿消了些,第三天能轻轻握东西了。” 三日后观察,旧法组有 3 人渗血、2 人感染,改良法组仅 1 人渗血、无感染,刘老栓还能握着锤子敲钉子,他笑着对春桃说:“姑娘,这新法子真管用!俺之前得等七天才能干活,这回五天就能上工了!”
改良包扎法刚有眉目,研究室又盯上了 “小儿惊厥应对法”。春桃想起之前去护理所时,有个惊厥孩子的娘说:“掐人中时孩子哭得厉害,俺心都疼了。” 她把这话告诉江兰,江兰决定优化方法:“试试掐虎口,再用温凉水擦颈侧,比单掐人中温和些。”
春桃主动承担了 “家长沟通” 的活,她去南城找了五个有惊厥孩子的家庭,跟家长们说:“咱们新法子不怎么疼,还能让孩子好得快,要是愿意,就来研究室学。” 有个姓王的大娘半信半疑:“之前的法子都不管用,这新法子能行吗?” 春桃笑着说:“大娘,俺们都在模型上练了十几次了,您要是不放心,俺先给您演示一遍。”
试验那天,王大娘的孙子突然惊厥,春桃按江兰教的,先轻轻掐住孩子的虎口,另一只手用温凉水擦孩子的颈侧。不过半刻钟,孩子就不抽了,还睁着眼睛看春桃。王大娘抱着孙子,眼泪都下来了:“姑娘,真不疼!俺家娃之前抽一刻钟,这次这么快就好!” 春桃赶紧记录:“惊厥应对新法:掐虎口(力度以孩子哭为度)+ 温凉水擦颈侧(从下巴到肩膀),平均缓解时间半刻钟,家长满意度九成。”
可成果刚要推广,太医院的王太医就来了,抱着《外科正宗》质疑:“江诰命,《外科正宗》说‘伤口包扎需单层紧裹’,你这双层松裹,怕是要误事!” 春桃立刻去数据区抱来试验记录和民间反馈,翻到刘老栓的案例:“王太医,您看这个工匠,旧法包扎感染了,改良法五天就好;还有这数据,10 人试验,改良法感染率两成,旧法六成。这些都是护理所和医馆的签字记录,假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