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个月,《老年护理指南》终于定稿,共分四章,每章都配了三幅插图,语言像家常话一样亲切。第一章 “饮食:吃对了,少生病” 开篇就写 “老人饮食三原则”:“软、淡、匀”。“软” 是 “牙口不好就熬稠粥,蔬菜切碎煮软,肉剁成末;煮鸡蛋要煮老,剥壳后切碎,免得噎着”;“淡” 是 “少放盐、少放糖,头胀目眩的老人,每日盐量别超一小勺(配了小勺插图)”;“匀” 是 “三餐定时,上午加个煮红薯,下午加杯黄芪水,别饿肚子,也别吃太饱”,还写了 “禁忌”:“别吃凉的(如冰水果),别吃硬的(如炒豆子),晚上别吃太多,免得睡不好”。
第二章 “起居:住得舒,少遭罪” 重点讲 “卧床护理” 和 “日常安全”。卧床护理要 “每三日翻身一次,翻身时两人配合,一个托腰,一个扶腿;后背擦滑石粉,别抓痒,痒了就用软布擦”;起床时 “冬天起床要慢,先躺会儿,再坐会儿,最后下床,免得头晕;鞋子要穿带防滑底的(画了防滑鞋插图)”;环境布置需 “屋里别堆杂物,走路的地方要宽;晚上点盏小灯,免得摸黑摔倒”。
第三章 “常见毛病预防:早注意,不犯愁” 列了老人最易犯的五种毛病,每种都有 “预防法”:骨脆易折要 “别爬高(如够柜子顶的东西),下雨下雪别出门;每日晒半个时辰太阳,能壮骨头”;便结不畅需 “多吃煮红薯、煮萝卜,每天喝杯蜂蜜水;别憋便,有便意就去”;头胀目眩要 “少生气,别熬夜;每日按太阳穴、后脑勺,各一刻钟”;记性差可 “记三件日常事,家人多聊天;把药放在显眼处,贴张‘该喝药了’的纸条”;咳嗽喘则 “冬天别去风大的地方;用紫苏煮水,吸蒸汽,能缓解”。
第四章 “应急:遇到事,别慌神” 除了摔倒、噎食、中风,还加了 “突发心慌”“烫伤” 的处理:心慌时 “让老人坐下,开窗通风,掐人中(配了人中位置图),喝杯温水”;烫伤后 “用冷水冲一刻钟,别涂牙膏,涂艾草膏(之前护理坊常用的,百姓易获取)”。定稿那日,江兰把指南念给景仁宫的老太妃听,老太妃听到 “翻身护理” 时,笑着说:“兰丫头,你这指南写得比太医院的医书还明白,老嬷嬷听了都能会,真好。”
江兰带着定稿去找文兴堂的王掌柜时,王掌柜正在刻一本诗集。听说要印《老年护理指南》,他翻了几页,眼睛就亮了:“姑娘,这书实用啊!宫里老太妃、民间老人都用得上,比诗集好卖!” 他当即停了手里的诗集,调了五个最好的刻工,还特意叮嘱:“插图要刻得清楚,字要刻得大些,老人眼神不好,得让他们能看清。” 之前印《百姓护理简易手册》时,王掌柜只用了普通宣纸,这次却选了 “半生熟宣”:“这纸结实,翻得多也不容易破,老人能用得久。”
刻版时,王掌柜还帮着改了两处表述。看到 “滑石粉擦身”,他说:“姑娘,平民叫滑石粉‘爽身粉’,改过来他们更懂。” 江兰连忙点头,还加了句 “市集杂货店就有卖”,方便百姓购买。半个月后,首批五百本《老年护理指南》刻印完成,王掌柜特意留了十本样册:“姑娘,您先拿去给宫里、护理所看看,要是有要改的,咱再调整;要是没问题,咱就上市。”
江兰把样册送到慈宁宫时,太后正跟几位老太妃聊天。翻开指南,看到 “翻身护理” 的插图,刘太妃笑着说:“这下好了,老嬷嬷照着图就能给哀家翻身,再也不用怕痒破了。” 太后也点头:“哀家多要些,分给各宫的老年主子,再送些给民间的亲眷。”
三月初一,《老年护理指南》在文兴堂和京城三家最大的书铺同时上市。天刚亮,文兴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宫里来的太监(各宫派来领的),有抱着孙子的大妈(给家里老人买的),还有码头的工匠(托人给乡下父母带的)。“掌柜的,给俺来两本!一本给俺娘,一本给俺丈母娘!” 一个壮汉挤到柜台前,手里攥着一串铜钱,王掌柜笑着递书:“慢着点,别挤,都有!”
南城护理所的婉儿也来帮忙。有个老奶奶看不懂字,婉儿就翻开指南,指着 “饮食” 章节:“奶奶,您看,这说老人要吃软的,粥要熬稠,您牙口不好,就按这个做。” 老奶奶听明白了,连忙买了一本,还说要 “给邻居张奶奶也带一本”。不到午时,五百本就卖完了,没买到的百姓围着王掌柜,急得直跺脚:“掌柜的,啥时候再印啊?俺家老爷子等着用呢!” 王掌柜连忙安抚:“别慌,俺这就加印一千本,三日后准有!”
消息传到宫里,胤禛特意让苏培盛去买了十本,看完后笑着说:“江兰这丫头,连‘老人晚上点小灯’都想到了,比宫里的嬷嬷还细心。苏培盛,让内务府多印些,送到各州县的官署,让他们推广给百姓。” 加印的一千本上市后,更是被抢购一空。有个外地的商人,特意从保定赶来,一下买了五十本:“俺要带回保定卖,俺那儿的老人也需要这书!” 还有个秀才,买了本指南,抄了好几份,贴在县城的城隍庙墙上,供百姓免费看:“江姑娘为民着书,俺也该尽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