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十日,江兰几乎天天往文兴堂跑。王掌柜的画工先按草稿画出插图:用简单的线条画着 “小孩喝山楂水”“工匠用木板固定腿”“妇人用冷水冲烫伤手”,江兰再一一核对,哪里画得不对就改 —— 比如画 “骨折固定” 时,画工把木板放反了,江兰连忙指出 “木板要贴在腿的两侧,不是前后”;画 “盐水漱口” 时,没画仰头的动作,江兰就让画工加上 “仰头” 的姿势,旁边标上 “半盏茶时”。
刻版时更是细致。王掌柜的徒弟刻 “山楂麦芽水” 的剂量时,把 “一钱” 刻成了 “一两”,江兰发现后连忙让重刻:“这剂量错了会出事,小孩喝一两山楂水,会酸得倒牙,还可能伤胃。” 徒弟吓得赶紧重刻,王掌柜也连连道歉:“姑娘心细,要是换成别人,说不定就错过去了。”
手册的封面也花了不少心思。江兰让画工画了一株艾草,旁边写着 “百姓护理简易手册”,既醒目又好记,还能让人一眼就知道是护理相关的。
十日过后,第一批一百本手册终于印好了。宣纸的纸张虽不算最好,却也白净,插图清晰,字迹工整,每本都用细麻绳装订好,摞在文兴堂的柜台上,像一座小小的书山。江兰拿起一本,指尖拂过封面的艾草图案,心里满是期待 —— 这是她第一次把现代护理知识,变成能批量传播、还能 “变现” 的东西。
接下来就是找药铺合作。苏培盛推荐了京城的 “仁心堂”—— 这家药铺开了二十年,在百姓中口碑好,分店也多,要是能合作,手册肯定能卖得好。江兰带着十本手册,跟着苏培盛来到仁心堂,掌柜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姓刘,脸上总带着笑。
“刘掌柜,这是我编的《百姓护理简易手册》,里面都是百姓常用的护理法子。” 江兰递过一本手册,“您看 —— 百姓来买药材时,要是买的是山楂、麦芽,您就推荐这本手册,告诉他们怎么煮水治积食;要是买的是艾草,就教他们怎么熏屋防感冒。每本我给您算十五文,您卖三十文,中间的十五文是您的利润。”
刘掌柜接过手册,翻了几页,眉头渐渐舒展:“江姑娘,这手册倒是实用,可百姓会不会觉得贵啊?三十文,够买半斤米了。”
“刘掌柜,您听我说。” 江兰指着 “砸伤固定” 的章节,“要是工匠被砸伤,按手册里的法子固定,就能少花请太医的钱(请太医至少要一两银子);要是小孩积食,按方子喝山楂水,就不用买贵的消食丸(消食丸要五十文一粒)。三十文一本手册,能管一辈子,划算得很。”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跟您保证,要是手册卖不出去,您可以退给我,我全额退款;要是卖得好,下次印我再给您便宜一文,算十四文一本。”
刘掌柜看着江兰诚恳的眼神,又翻了翻手册里的插图,心里有了主意:“行!姑娘爽快,我先拿五十本试试。要是卖得好,下次我再跟您要一百本!”
江兰心里一喜,连忙让春桃把五十本手册搬到仁心堂的柜台后,还特意教伙计怎么推荐:“有人买治疗腹泻的药材,就说‘这手册里有腹泻怎么护理,不用总吃药’;有人买治疗烫伤的药膏,就说‘手册里教怎么冲冷水,能让烫伤好得快’。”
接下来的三日,江兰每天都让春桃去仁心堂打听销量。第一日卖了八本,第二日卖了十二本,第三日竟卖了十五本!春桃回来时,手里攥着一串铜钱,笑得合不拢嘴:“姑娘!刘掌柜说,买手册的百姓都说好用!有个大娘买了手册,按上面的法子治好了孙子的腹泻,还带了好几个邻居来买;还有个工匠买了手册,说要带回去给工友们看!刘掌柜还说,让咱们再送五十本过去,之前的五十本快卖完了!”
江兰接过铜钱,指尖触到冰凉的铜板,心里满是激动 —— 这是她第一次靠护理知识赚到钱!一串铜钱虽不多,只有七百五十文(五十本 × 十五文),却比她之前拿的任何赏赐都让她开心。她数了数,留下三百文给护理坊买教具(之前的布偶有些旧了,要做新的),剩下的四百五十文,让春桃给康复院的老宫女们买些点心 —— 她们在痘疫期间辛苦了,也该好好补补。
“姑娘,咱们这就去文兴堂印下一批?” 春桃眼里满是期待。
“不急。” 江兰笑着摇头,拿起一本手册,翻到 “感冒护理” 的章节,“咱们先改改手册 —— 百姓说感冒的法子太少,咱们再加‘生姜红糖水’‘葱白煮水’的方子;还有工匠们说砸伤的法子不够细,咱们再加上‘不同部位砸伤的固定法’,比如手臂砸伤怎么绑,腿砸伤怎么绑。改完再印,这样手册更实用,卖得会更好。”
春桃连连点头:“姑娘想得真周全!这样百姓肯定更愿意买了!”
接下来的日子,江兰一边改手册,一边跟文兴堂定了第二批两百本的印刷,还跟仁心堂的刘掌柜约定,下次送手册时,顺便给药铺的伙计做次简单的护理培训,教他们怎么给百姓演示手册里的法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