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京城已飘起细碎的雪,护理坊窗棂上凝着一层薄霜,却挡不住屋里的暖意。春桃正低头整理刚收到的民间书信,指尖划过泛黄的信纸,眉头微微蹙起:“姑娘,您看这封 —— 城南王大娘说她孙子得了积食,按咱们教的山楂麦芽水方子喝好了,可她邻居家的孩子又染了腹泻,没地方学护理法子,只能硬扛;还有这封,通州码头的工匠说,工友被货物砸伤,不知道怎么固定,差点耽误了诊治。”
江兰接过信纸,指尖拂过 “没地方学护理法子”“硬扛” 的字样,心里泛起一阵波澜。痘疫过后,不仅宫廷需要护理知识,民间更是需求迫切 —— 百姓们生病怕找太医花钱,小伤小病多是自己瞎琢磨,之前她让春桃给民间捎过几册手抄的护理笔记,没想到竟收到这么多反馈。
“姑娘,要不咱们多抄几册寄出去?” 春桃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书信,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这么多百姓等着学,光靠咱们手抄,根本赶不上趟。”
江兰摇摇头 —— 手抄本太慢,一页纸要写半个时辰,一本手册三十页,抄一本就得十五个时辰,就算护理坊的宫女都上手,一天也抄不了十本,根本满足不了民间需求。她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泛黄的《宫廷护理手册》,指尖在 “产后护理”“宫廷卫生规范” 的章节上划过,突然有了个念头:若是把手册刻版印刷,既能批量制作,又能让更多百姓用到,说不定还能……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江兰就自己先愣了 —— 穿越前她在医学院做兼职时,曾帮老师印过教材,知道印刷能批量复制;可在清代,刻版印刷多是印四书五经、诗词话本,从没听说过印 “护理手册” 的。而且,印出来卖给百姓,会不会被说 “牟利”?
“姑娘,您怎么了?” 春桃见她盯着手册发呆,忍不住轻声问。
江兰回过神,把手册摊在桌上,指着 “外伤固定”“小儿积食” 的章节:“春桃,你看 —— 这些内容不仅宫廷能用,民间也用得上。咱们要是把手册里宫廷专属的部分(比如‘嫔妃产后护理’‘御前卫生标准’)删掉,加上百姓常见的‘腹泻应对’‘砸伤急救’‘感冒护理’,再刻版印刷,卖给药铺,让药铺帮着卖给百姓,既不用咱们费心送货,还能赚点钱买更多的艾草、石灰,补贴护理坊的教具采购,你觉得怎么样?”
春桃眼睛瞬间亮了:“姑娘,这法子好!之前手抄本不够,印刷就能印几百上千本;卖给药铺还能赚钱,咱们就能帮更多人了!可…… 刻版印刷要花不少钱吧?咱们哪有那么多银子?”
这确实是个难题。江兰算了笔账:京城最好的刻书作坊 “文兴堂”,刻一块木版要五十文,一本手册有三十页,就得刻三十块版,光刻版费就一千五百文;加上纸张、油墨、人工,印一百本手册,总成本差不多要三两银子(三千文)。她每月的月钱是五两银子,虽够承担,可若是卖不出去,就全赔了。
“先试试水。” 江兰咬了咬牙,“我跟苏公公说一声,先从我的月钱里支三两银子,印一百本试试。要是卖得好,再印更多;要是卖不好,就当是给百姓送福利了。”
次日一早,江兰就去找苏培盛。听说她要印护理手册卖给民间,苏培盛先是惊讶,随即笑着点头:“姑娘这想法新鲜!既帮了百姓,又能赚点小钱,皇上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老奴这就带你去文兴堂,那作坊的王掌柜是老熟人,能给你算便宜点。”
文兴堂藏在京城的胡同深处,门口挂着 “文兴刻书” 的木牌,院里堆着成捆的宣纸和木版。王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留着山羊胡,手里总攥着一把刻刀,听说江兰要印 “护理手册”,先是皱了皱眉:“江姑娘,不是老汉多嘴,这刻书都是印圣贤书、话本,哪有印‘治病护理’的?怕是没人买啊。”
“王掌柜,您先看看内容。” 江兰递过调整后的手册草稿,“这里面写的都是百姓常用的法子 —— 小儿积食怎么治,烫伤怎么冲冷水,砸伤怎么固定,都是一学就会的。痘疫刚过,百姓都怕生病,这手册肯定有市场。您要是愿意帮我刻,我多给您五十文刻版费,以后印得多了,还来您这儿。”
王掌柜接过草稿,翻到 “小儿积食:山楂麦芽各一钱,煮水取半碗,每次一勺,一日三次” 的字样,眼睛亮了亮 —— 他孙子上个月刚得过积食,折腾了好几天,要是早有这法子,也不用遭罪了。“行!姑娘爽快,老汉就帮你刻!不过这手册里的‘固定骨折’‘烫伤冲洗’,光有字百姓看不懂,不如加些插图?老汉这儿有个画工,能帮你画简单的图,就是得多花点钱。”
“加!必须加!” 江兰连忙点头,“插图要画得清楚,比如骨折固定,要画出木板怎么放、布条怎么缠;烫伤冲洗,要画出冷水怎么冲、冲多久。钱不是问题,只要手册好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