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没急着回应,目光先落在院角的三口公用水缸上 —— 水缸是陶制的,表面结着厚厚的水垢,缸口没有盖子,几只苍蝇正围着水面打转。最让她心惊的是,水缸旁边不足五步远,就是一间简陋的茅厕,茅厕的土墙已经开裂,地面上的污水顺着裂缝渗出,在泥土里汇成一条暗黑色的细流,蜿蜒着流向水缸方向,地面的泥土因长期浸泡而变得松软发黑,甚至能看到水缸底部的陶土缝隙里,渗进了淡淡的黑色污水痕迹。
“王嬷嬷,这水缸的水是从哪里挑来的?茅厕的污水一直这么流吗?” 江兰指着污水流问。
王嬷嬷叹了口气:“水是从城外的河里挑来的,之前一直好好的。这茅厕是去年冬天修的,开春后就总漏水,跟内务府说了好几次,也没人来修。入夏后雨水多,污水就渗得更厉害了,可咱们杂役房人微言轻,只能凑合用……”
江兰走到水缸边,蹲下身仔细观察 —— 水面上漂浮着细小的褐色杂质,像是泥土颗粒和腐烂的草屑,她用干净的木勺轻轻舀起一勺水,放在阳光下,能清晰看到水底沉淀的细小泥沙,甚至还有几只微小的虫豸在水中蠕动。她心里一紧,这在现代是典型的 “水源污染”—— 茅厕污水中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通过土壤渗透进入水缸,人饮用后引发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姑娘,这水…… 有问题吗?” 王嬷嬷见她脸色凝重,心里也跟着发慌。
江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干净的琉璃采样瓶(上次从江南回来时,苏培盛帮她从内务府领的,原本用来装草药汁),用木勺小心地舀了半瓶水缸水,盖紧盖子,放进药箱:“王嬷嬷,你先让人把水缸盖起来,别再让人喝水了,我去拿些干净的井水来。另外,告诉腹泻的姐妹,暂时别喝藿香正气汤,先喝些淡盐水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 我一会儿再来看她们。”
王嬷嬷连忙应声,让两个身体好的小宫女去盖水缸,自己则跟着江兰去取井水。杂役房的井在院子东侧,离茅厕较远,井水清澈见底,江兰用同样的方法舀了半瓶井水,放在药箱里对比 —— 两瓶水一眼就能看出差别:水缸水浑浊带杂质,井水清澈无异物。
离开杂役房时,江兰特意绕到茅厕后面,发现土墙的裂缝比正面更宽,污水已经渗透到周围的土地里,形成一片暗红色的湿泥,散发着淡淡的腥臭味。她蹲下身,用树枝拨开泥土,能看到细小的白色虫卵 —— 这是肠道寄生虫的卵,若随着污水渗入水缸,人饮用后不仅会腹泻,还可能引发寄生虫病,后果更严重。
回到东偏院,江兰将两瓶水样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又用干净的纱布过滤水缸水 —— 纱布上留下了一层褐色的杂质和细小的虫豸尸体,看得她一阵皱眉。她想起穿越前学的《预防医学》知识:水源被粪便污染后,会含有大量致病菌,未经处理饮用,极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在湿热的夏季,细菌繁殖速度快,疫情传播会更迅速。
“姑娘,这水真的有问题啊?” 春桃凑过来看,吓得后退一步,“那杂役房的人喝了这么久,岂不是……”
“幸好发现得早,还没大规模蔓延。” 江兰语气凝重,“李太医的藿香正气汤治不了水源污染引发的腹泻,反而会因为禁水让脱水更严重。我得尽快找到证据,让皇上相信水源有问题,不然还会有更多人患病。”
她走到书桌前,拿出纸笔,开始记录观察结果:“入夏六月初六,杂役房爆发腹泻,波及御前太监,共 7 人发病(截至巳时)。症状:腹痛、呕吐、无发热、脱水;共同暴露因素:饮用杂役房公用水缸水。现场勘查:水缸距茅厕不足五步,茅厕污水渗透至水缸底部,水样可见漂浮杂质与虫豸,纱布过滤后有污物残留 —— 初步判断为‘水源污染引发的肠道感染’,非太医所言‘暑气’。”
写完后,她又想起之前推广的护理课,心里满是自责 —— 她之前教的多是伤口护理、烫伤处理,却忽略了夏季最关键的饮水卫生,尤其是杂役房的卫生条件本就差,更需要针对性的指导。若是早发现水缸与茅厕的隐患,或许就能避免这场腹泻。
“春桃,你去太医署看看小李子的情况,顺便打听一下杂役房的人喝了藿香正气汤后有没有好转。” 江兰吩咐道,“我去苏公公那里,把水样和观察记录给他看看,争取让他帮忙禀报皇上。”
春桃应声离去,江兰小心翼翼地收好水样和记录,快步走向养心殿。路过太医署时,就听到里面传来小李子痛苦的呻吟声,还有医徒的抱怨:“喝了两回藿香正气汤了,还是拉,这暑泻怎么这么难治……”
江兰心里更急,加快脚步来到养心殿外。苏培盛正在殿外整理新政奏报,见江兰神色匆匆,手里还拿着两个瓶子,连忙迎上来:“姑娘,出什么事了?脸色这么难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