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带着几分透亮的暖意,穿过翊坤宫的缠枝莲纹窗时,正好落在殿内的熏笼上。百合香已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新换的薄荷香,混着院外牡丹飘落的残瓣气息,在空气中织成一层清爽的味道。江兰提着一个素布食盒站在宫门口,指尖轻轻摩挲着食盒外绣的艾草纹 —— 这是她昨日熬夜准备的回礼,里面是两个亲手缝制的艾草香囊,还有一小罐新熬的复方艾草膏,既符合她 “懂调理” 的人设,又不会显得过分贵重,恰好契合后宫回礼的分寸。
三日前年妃赏的苏绣胭脂还摆在东偏院的紫檀木书桌上,胭脂盒上的金线在宫灯下泛着细光,江兰却始终没敢用 —— 她知道,年妃的赏赐是 “示好”,也是 “持续观察”,唯有回一份贴心又不越界的礼,才能让这份脆弱的信任延续。昨日苏培盛特意提点她:“年妃既赏了你胭脂,你该去回谢,顺便看看能不能探些年家与西北军饷的消息 —— 皇上最近正为这事烦忧,满文奏报堆了半桌,却没关键线索。”
“江兰姑娘,娘娘在里间等着呢。” 掌事太监李公公快步迎出来,脸上带着比上次更热络的笑意,目光扫过食盒上的艾草纹,“姑娘这食盒倒别致,是自己绣的?”
“回公公,是奴才前晚抽空绣的,粗针笨线,让公公见笑了。” 江兰躬身回话,语气依旧谦卑,“里面是些艾草香囊和新熬的药膏,想着娘娘用着之前的药膏顺手,便再送些来,也算谢娘娘的胭脂之恩。”
李公公笑着点头,引着她往里走。殿内的陈设与三日前无异,只是桌案上多了一本摊开的满文奏报,墨汁还泛着新鲜的光泽,显然是年妃刚看过。年妃穿着一身藕荷色绣玉兰花的常服,正坐在软榻上,手里捏着一方素色帕子,见江兰进来,嘴角先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倒是有心,还特意送了礼来。”
“奴才不敢当娘娘的‘有心’二字。” 江兰将食盒放在桌案上,小心地打开,先取出一个艾草香囊 —— 囊身是淡绿色的粗布,绣着简单的驱蚊图案,里面填的是晒干的艾草和薄荷,“娘娘殿里虽有熏香,可夏日蚊虫多,这香囊能驱蚊虫,还能安神,奴才想着娘娘夜里练字,或许用得上。”
她拿起香囊递过去,指尖特意避开香囊的绣线接头,保持着稳妥的姿态。年妃接过香囊,放在鼻尖轻嗅,眼里多了几分真切的笑意:“倒是清爽,比宫里的熏香更合心意。你这手艺,倒比针线房的宫女还细致些。”
“娘娘过奖了,只是跟着杂役房的张婶学了些皮毛。” 江兰又取出那罐艾草膏,“这是奴才新熬的,比上次的多加了些薄荷,夏日用着更清凉,娘娘若是觉得手背上的伤还痒,可多涂两次。”
年妃接过瓷瓶,指尖碰到瓶身的温度 —— 是温的,显然是江兰特意用温水捂过,怕凉了伤处。这份细微的体贴,让年妃的语气愈发缓和:“你倒是比本宫身边的宫女还细心。坐吧,陪本宫说说话,近日练字也有些闷。”
江兰依言坐在软榻旁的矮凳上,腰背依旧挺直,却没敢坐实,只虚沾着凳面 —— 后宫的规矩比御前更严,半分懈怠都可能出错。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桌案上的满文奏报,标题里 “西北”“军饷” 两个词的满文她已能认出,心里瞬间提起了劲 —— 这正是苏培盛让她留意的方向。
“你在御前,可听说皇上最近为西北的事烦忧?” 年妃突然开口,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我兄长(年羹尧)在西北打仗,粮草和军饷总跟不上,前几日还递了满文奏报来,说将士们连冬衣都还没备齐,皇上却让户部再缓一缓,你说这……”
江兰心里一凛 —— 年妃这话看似抱怨,实则是在试探皇上对年家的态度,更是无意间暴露了 “西北军饷滞后” 的关键信息。她没有接话,只是躬身道:“奴才不敢议论朝政,只是偶尔整理奏报时,见户部的奏报里提过‘江南盐税未到账,军饷暂缺’,想来皇上也是有难处。”
她刻意将 “军饷滞后” 归为 “江南盐税” 的问题,既不涉及年羹尧与皇上的矛盾,又悄悄透露了新政相关的信息,算是给年妃一个 “台阶”。年妃的脸色果然缓和了些,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江南的盐税总被士绅拖着,连带着西北的军饷都受影响。我兄长说,再这样下去,将士们怕是要寒心。”
江兰默默记下 “江南盐税”“西北军饷”“冬衣未备” 这几个关键信息,表面却依旧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娘娘不必太过忧心,皇上向来重视西北战事,定会想办法解决的。奴才整理满文奏报时,见皇上在‘西北军饷’旁标注了‘优先核查’,想来已有打算。”
她特意提到胤禛的标注,既显皇上的勤政,又暗示自己 “只是按奏报说话”,不越界。年妃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说军饷的事,转而聊起了满语学习:“听说你满文学得快,连魏公公都夸你?正好本宫这满文奏报里有些词认不准,你帮本宫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