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心里一暖,知道苏培盛是担心她。她快步走到苏培盛的住处,苏培盛正坐在桌旁喝茶,见她进来,连忙起身:“怎么样?年妃没为难你吧?我听说她传你去翊坤宫,就知道没好事 —— 年妃向来护短,又跟年羹尧走得近,她试探你,怕是也想看看你是不是‘皇上的人’,会不会对年家不利。”
江兰坐在凳子上,端起苏培盛递来的茶,喝了一口才缓过劲来:“回公公,年妃倒是没太为难,只是不小心打翻茶盏烫伤了手,让奴才给她涂了药膏。奴才前晚熬了药膏带在身上,幸好派上了用场。”
她把翊坤宫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从年妃问满语、聊政务,到打翻茶盏、厉声质问,再到她如何应对、如何解释药膏的来历。苏培盛听完,眼里满是认可:“你做得好!既没得罪年妃,又没丢皇上的脸,还留了药膏做伏笔 —— 年妃若是用着药膏好,往后也不会太为难你。你这丫头,越来越有城府了,知道提前准备,还会用‘民间土法’掩饰自己的本事,比我想的还周全。”
“都是公公教得好。” 江兰笑着回话,心里满是踏实 —— 苏培盛的认可,是对她应对方式的最大肯定。
“你不用谢我,是你自己悟性高。” 苏培盛呷了口茶,语气带着几分深意,“你要记住,年妃的试探,不只是针对你,更是针对皇上对汉军旗宫女的态度。年羹尧在西北手握兵权,年妃在后宫自然想巩固地位,你夹在中间,既要守住御前的本分,又不能得罪年家,更不能让皇上觉得你‘站队’,这分寸得好好拿捏。”
江兰认真点头:“奴才记下了!往后定当更谨慎,不卷入后宫与前朝的纷争,只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整理好奏报,伺候好皇上。”
离开苏培盛的住处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养心殿的宫墙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江兰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玉面上的 “兰” 字被体温焐得温润 —— 外婆曾说 “兰兰能在复杂的地方站稳脚跟,因为你懂分寸”,今日的事,让她更明白 “分寸” 二字的重要性。
回到东偏院,江兰坐在紫檀木书桌旁,掏出满语笔记,却没立刻翻开。她想起年妃手背上的红肿,想起她语气里的试探,心里默默盘算:年妃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必然会关注新政中与年家相关的事务,比如西北的军饷、江南的盐税,往后整理这些奏报时,要格外细心,既不能遗漏关键信息,又不能让年妃觉得她在 “监视” 年家,这需要更精准的分寸感。
夜里,宫灯的暖光映在满语笔记上,江兰却翻到了 “火耗归公” 的满文标注 —— 她想起年妃问起山西火耗归公时的眼神,或许年家在山西也有利益牵扯,往后处理山西的奏报,要更留意满族官员的满文批注,说不定能找到与年家相关的线索,为皇上推进新政提供参考。
次日清晨,江兰刚走进养心殿,就见李公公站在宫门口,手里拿着一个锦盒。见她进来,李公公笑着递过来:“江兰姑娘,这是娘娘让我给你的,说你那药膏好用,赏你一盒胭脂。”
江兰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盒上好的苏绣胭脂,香气淡雅,是后宫娘娘常用的珍品。她躬身道谢:“请公公替奴才谢娘娘恩典!奴才愧不敢当!”
李公公笑着点头,转身离开。江兰捧着锦盒走进内间,胤禛正低头批阅满文奏报,见她进来,抬头看了一眼:“年妃赏你的?”
“回皇上,是娘娘赏了一盒胭脂,说是奴才的药膏好用。” 江兰躬身回话,将锦盒放在桌角,“奴才只是尽本分,不敢要娘娘的赏赐。”
胤禛放下笔,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赏你就拿着,年妃的心意,别辜负了。你昨日应对得很好,既没让年妃难堪,又没丢御前的体面,这胭脂,是你应得的。”
“谢皇上!” 江兰躬身道谢,心里满是感激 —— 胤禛的认可,比任何赏赐都让她安心。
退出内间时,江兰看着桌角的胭脂盒,又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心里愈发坚定:年妃的试探只是开始,往后在御前,还会遇到更多来自后宫、前朝的试探与挑战。但只要她保持清醒,守住分寸,用专业能力和细心应对一切,就一定能站稳脚跟,参与到新政的核心,帮皇上推进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也让家人彻底摆脱包衣身份,成为一个真正能影响时代的人。
窗外的牡丹花香飘进殿内,与满文奏折的墨香交织在一起,像为她的成长奏响的序曲。江兰知道,这趟翊坤宫的试探,不仅让她化解了危机,更让她在后宫与前朝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为后续的发展铺垫了更坚实的根基。她深吸一口气,捧着刚整理好的满文奏报,轻步走向内间 —— 新的一天,新的挑战,她已做好准备。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