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梆子声还没在王府里传够三响,江兰已经跟着西跨院的其他七个丫头站在了前院的月亮门外。天还蒙着层墨色的凉,王府里的灯笼大多没熄,淡橘色的光透过薄雪落在青石板上,映出一片模糊的亮。寒风裹着雪沫子往领子里钻,江兰下意识地把脖子往布衫里缩了缩,指尖触到胸口的玉佩 —— 冰凉的触感让她瞬间清醒,昨夜睡前盘算的 “学规矩、立脚跟” 的念头又沉了沉,成了心里最实的秤砣。
领她们来的还是昨日那个穿浅绿色布衫的小丫头,此刻她脸上没了半分温和,站在月亮门旁,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错辨的严厉:“都把腰挺直了!教引嬷嬷最见不得懒散的样子,一会儿她出来,谁要是敢晃一下,仔细你们的皮!”
这话一出,原本还微微瑟缩的丫头们瞬间僵住。站在江兰左边的李梅,原本还在偷偷搓手取暖,此刻立刻把双手贴在裤缝上,肩膀绷得像块硬木板;右边的王春则悄悄调整了站姿,把原本稍微外撇的脚往回收了收,眼睛死死盯着地面的青石板缝。江兰也跟着挺直脊背,目光落在前方三步远的地方 —— 这是她昨晚对着西跨院的土墙练了半宿的 “低视礼”,既不会显得傲慢,也能隐约看清前方的路,免得走路磕绊。
没过多久,一阵 “嗒嗒” 的脚步声从长廊尽头传来。那脚步声不快,却每一下都像踩在众人的心尖上,鞋底碾过积雪的 “咯吱” 声混在其中,格外清晰。江兰顺着眼角的余光悄悄瞥去,只见一个穿着深褐色旗装的嬷嬷正缓步走来,旗装的领口和袖口绣着暗黑色的缠枝纹,腰间系着块深棕色的革带,革带上悬着一把三寸长的乌木戒尺,戒尺的边缘泛着冷光,显然是常年用的。
这嬷嬷约莫五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支银簪固定着,鬓角没有半根碎发。她的脸是典型的鹅蛋脸,只是颧骨略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神扫过众人时,像带着冰碴子,连空气都仿佛冷了几分。江兰心里立刻有了数 —— 这就是教引嬷嬷,专门负责调教新入府的杂役丫头,据说比刘嬷嬷还要严苛,去年有个丫头学规矩时偷懒,被她用戒尺打了十下手心,疼得半个月握不住筷子。
“都给我站齐了!” 教引嬷嬷走到众人面前站定,乌木戒尺在掌心轻轻敲了敲,发出 “嗒嗒” 的轻响,“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雍亲王府的人,就得守王府的规矩。我姓周,你们叫我周嬷嬷就行 —— 但记住,要是忘了规矩,我手里的戒尺可不会记得‘周嬷嬷’这三个字。”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寒风的力量,每个字都砸在丫头们的耳朵里。江兰注意到,周嬷嬷说话时,下巴微微抬起,目光始终落在众人的头顶上方,仿佛多看一眼丫头们的脸都是对自己的折辱。这种姿态让江兰想起现代职场里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只是此刻的等级差距,比职场里要悬殊百倍。
“先教你们第一桩规矩:走路。” 周嬷嬷上前一步,乌木戒尺指向地面,“在王府里走路,不能有半分声响。脚尖要先落地,再把脚跟轻轻放下去,步子要小,不能迈得太开 —— 你们是丫头,不是街上撒野的小子,懂吗?”
说着,周嬷嬷亲自示范了一遍。她穿着旗装的花盆底鞋,却走得稳极了,脚尖先点在青石板上,几乎听不到声音,脚跟落下时更是轻得像片羽毛。江兰的眼睛微微眯起,用护理专业训练出的观察力仔细看着 —— 周嬷嬷的膝盖始终保持微屈,这样能缓冲落脚的力道;身体的重心放在脚掌中部,避免脚跟落地时发出闷响。这些细节,若是换了没经过训练的丫头,怕是很难做到。
“现在,你们一个个来走。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走回来,要是有谁发出声响,就站在雪地里罚站一刻钟。” 周嬷嬷退到一旁,戒尺横握在手里,目光扫过众人。
第一个走的是王春。她深吸一口气,学着周嬷嬷的样子抬起脚,可刚一落地,“咚” 的一声轻响就传了出来。周嬷嬷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戒尺往旁边的雪地一指:“声响太大,去罚站!”
王春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却没敢辩解,只能低着头走到雪地边,规规矩矩地站好。寒风立刻裹着雪沫子扑在她身上,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却还是把腰挺得笔直。
接下来是赵兰。她比王春谨慎些,脚尖落地时放得很轻,可走到一半,脚下不小心蹭到了青石板上的冰壳,还是发出了 “刺啦” 一声。周嬷嬷的戒尺在掌心敲得更响了:“眼睛看哪里呢?脚下的冰都没看见,还想伺候主子?也去罚站!”
赵兰咬着嘴唇,眼圈有点红,却还是默默走到王春身边站好。江兰看着她们站在雪地里的背影,心里暗自提醒自己 —— 不仅要控制脚步声,还要留意脚下的路况,王府的青石板冬天容易结冰,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