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立场初显露锋芒 华鼎骤遇无妄灾
联合调查组如期成立,进驻开发区,开始对“海龙建材”土地出让案进行复查。
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按林昊宇划定的框架进行。调查组的工作似乎陷入了某种“缓慢而细致”的节奏中。组长葛洪国并不急于求成,反而要求组员们沉下心来,广泛调阅历史档案,不仅限于海龙建材一家的卷宗,还包括同期开发区其他企业的土地出让合同、审批文件、会议纪要等。他甚至还让组员去拜访一些已经调离或退休的、当年参与过相关工作的老干部,美其名曰“全面了解历史背景,避免片面解读”。
这种“纠缠细枝末节”的做法,让一心希望速战速决的王强颇为不满。他几次在遇到葛洪国时,委婉地提醒要注意工作效率,不要陷入文牍主义。葛洪国总是谦和地点头称是,表示“王书记提醒得对,我们会注意把握进度”,但转过头,调查组的工作节奏依然故我。
这天,阳光明媚,葛洪国手持几份厚厚的文件,步伐稳健地走进了林昊宇的办公室。他的脸上透露出一种严肃而又自信的神情,似乎对接下来的“阶段性汇报”胸有成竹。
进入办公室后,葛洪国径直走到林昊宇的办公桌前,将文件整齐地放在桌上,然后坐下来,与林昊宇对视一眼,开始了他的汇报。
“林书记,”葛洪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调查组的工作目前正在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经过深入调查和详细分析,我们发现海龙建材当时的土地出让价格确实明显低于同期同类地块的市场评估价。”
林昊宇专注地听着葛洪国的汇报,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葛洪国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在土地出让的程序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瑕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关责任人恐怕难以推卸责任。”
林昊宇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嗯,证据扎实就好。既然已经查明了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就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该追缴的款项要坚决追缴,该处理的责任人也绝不能姑息。”
葛洪国话锋一转,看似无意地补充道:“不过,在查阅大量同期档案后,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时开发区为了快速招商引资,似乎普遍采取了一种‘低价引商’的策略。不止海龙一家,不少早期入驻的企业,其土地出让价格都徘徊在政策允许的底线附近,甚至有些……嗯,略低于我们内部掌握的最低标准线。”
他缓缓地推了推那副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似乎透过了时间的迷雾,凝视着过去的种种。他的语气也变得愈发沉重,仿佛心中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虽然当时的做法确实是出于发展的需要,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的声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丝无奈,“但这种普遍性的行为,从客观上来说,却无疑给国有资产带来了潜在的流失风险。”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继续说道:“而且,这种情况也极易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使得一些人有机会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说到这里,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满脸忧虑地摇了摇头,“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还真是不少啊。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礁石,给我们现在的彻底清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和难度。”
他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客观陈述调研发现,但潜台词却异常锋利:这不仅仅是一个海龙公司的个案问题,而是当时开发区整体政策导向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偏差”。他将火苗巧妙地引向了林昊宇大力推行并引以为傲的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历史原罪”上。
林昊宇目光骤然锐利起来,他瞬间听懂了葛洪国的弦外之音。这位纪委书记,果然不甘心只查一个海龙,他是在用一种更隐蔽的方式,试图动摇开发区政策的正当性,甚至质疑林昊宇发展思路的根基。
“洪国同志,”林昊宇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们评价任何一项政策,都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几年前,云海开发区一片荒芜,招商引资困难重重,不用非常之策,难以打开局面。当时的土地价格,是基于当时的发展水平和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决定的,是经过集体决策的。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当前我们的重点,是清理像海龙这样的个别欠账,完善现行的土地出让和监管制度,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而不是脱离实际地去否定历史,甚至质疑当时同志们为云海发展付出的努力和探索。这个方向,必须明确!”
葛洪国面色不变,立刻点头:“林书记的指示非常深刻,是我认识片面了。请您放心,调查组一定会牢牢把握您确定的‘就事论事’原则,聚焦海龙个案本身。”
他的认错速度之快,态度之诚恳,仿佛刚才那番试探从未发生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虎啸云海之红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虎啸云海之红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