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旧案迷局显峥嵘 各怀心思暗布局
葛洪国到任一周,云海县委大院表面波澜不惊,水下却暗流涌动。
这位新纪委书记仿佛一个精准的钟摆,每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除了必要的公务接触,几乎不与其他常委进行私人交流。他的低调和沉默,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一些心里本就有些“小九九”的干部感到莫名的心悸。
这天上午,林昊宇正在审阅清源生物二期项目的用地规划,副书记王强敲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林书记,有点情况。”王强坐下后,开门见山,“刚才葛洪国同志找我沟通了一下,是关于纪委近期的工作重点。”
林昊宇放下笔,身体微微后靠,做出倾听的姿态:“哦?洪国同志有什么具体想法?”
“他提到了‘海龙建材’土地出让金拖欠的那个老案子。”王强语气平直,但眼神里透着锐利,“他认为这个案子虽然之前有过结论,但涉及金额巨大,且当时的处理可能受限于特定环境,有些疑点未能深究。他建议……重新启动调查,并且成立一个联合调查组,邀请审计、财政甚至公安方面介入,理由是‘案情复杂,可能涉及面较广,需要彻查’。”
林昊宇目光微凝。海龙建材是云海的老问题,企业拖欠巨额土地出让金,老板背景复杂,与前任领导瓜葛甚深。林昊宇上任县长后曾想动这块硬骨头,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时为了稳定大局和推动更紧迫的发展项目,采取了相对稳妥的追缴措施,并未彻底深挖。如今葛洪国选择这个案子作为切入点,可谓老辣。
“他想要多大的调查范围?”林昊宇问道。
“他的原话是,‘既然要查,就不能浅尝辄止,要查就查个底朝天,看看当时开发区土地出让的整体情况,避免有人断尾求生,也避免打草惊蛇。’”王强复述道,语气里带上一丝不满,“林书记,我觉得这味道不对。海龙的问题是该查,但就事论事,尽快追缴欠款、处理相关责任人即可。他这明显是想扩大战线,把火烧到整个开发区过去的政策上!这会牵扯多少精力?又会引起多少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现在开发区的发展势头正好,经不起这种折腾!”
王强的担忧不无道理。扩大调查范围,意味着要重新审视林昊宇上任前开发区的一系列政策和决策,难免会波及到现在仍在岗位上的许多干部,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是对林昊宇主导的现行开发区政策的否定或质疑。这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案件的调查,更可能是一场政治风向的试探。
林昊宇沉吟片刻,没有立即表态:“洪国同志是按程序向你这位分管副书记汇报的?”
“是的。但他也表示,这只是初步想法,还需要上书记办公会讨论,最终由您拍板。”
“好,我知道了。”林昊宇点点头,“下午的书记办公会,我们正式议一议。”
下午的书记办公会,气氛比往常略显沉闷。 参加者只有林昊宇、郑国栋、王强和葛洪国四人。
葛洪国率先汇报,他将“海龙建材案”的材料简要说明后,提出了成立联合调查组并进行扩大范围调查的建议。他的陈述逻辑严密,措辞谨慎,完全从“案情重大”、“避免遗漏”、“彻底清除隐患”的专业角度出发,听不出任何个人情绪或指向。
王强紧接着发言,态度明确:“洪国同志重视这个案子,我是支持的。纪委严格履职,该查的案子一定要查清楚。但我认为,调查必须要有明确的边界和时限。当前云海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历史遗留案件,就无限期地扩大调查范围,动摇军心,干扰甚至破坏当前大好发展局面。我建议,调查应紧紧围绕海龙建材拖欠公款及相关责任人违纪问题本身,速战速决!”
郑国栋作为县长,更关心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他斟酌着开口道:“王强同志的意见有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不过,洪国同志从专业角度提出的顾虑也需要重视。我的意见是,调查是必要的,但方式和范围需要慎重,最好能找到一个既能查清问题,又不影响大局的平衡点。”
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林昊宇。
林昊宇手指轻轻点着桌面,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葛洪国脸上:“海龙建材的问题,是云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脓疮,迟早要挤掉。洪国同志提出彻查,态度是负责任的,我支持。”
葛洪国面色平静,微微颔首。
林昊宇话锋一转:“但是,王强和国栋同志考虑的现实影响,也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脓疮挤成一个大洞,伤了元气,影响了整个机体的健康。”
他停顿了一下,做出决断:“我看这样:第一,同意成立联合调查组,由洪国同志牵头,纪委、审计、财政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必要时可请公安经侦配合。第二,调查要依纪依法,核心是查清海龙建材土地出让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追缴欠款,追究责任人。第三,调查要有时限,我给你两个月时间,必须取得阶段性明确成果。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查要精准,就事论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搞无限扩大化,不牵连无关人员和事项,更不能影响开发区现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招商引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虎啸云海之红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虎啸云海之红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