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融会贯通**
十法虽殊途,其道实同归。逍遥武学,非止于技击之末,实为性命双修、天人合一之大道津梁。
北冥为海,小无相为用:北冥真炁乃一切根基,浩瀚深邃;小无相功则为此海之灵动万变,无相无迹,驱动诸般奇功。
凌波为履,御风为翼:凌波微步精于方寸之地趋避神行;逍遥御风则纵情天地之间翱翔自在,二者一微观一宏观,皆为逍遥真意之身形体现。
折梅化武,六阳融敌:折梅手乃后发制人、化解万法之艺术;六阳掌则是阴阳并济、刚柔随心之攻伐利器,一守一攻,皆基于对“道”与“理”的深刻洞察。
神游为眼,御风为足:千里搜魂大法乃逍遥派之“天眼通”,神念无远弗届,洞察先机;逍遥御风则为“神行法”,肉身瞬息千里,追蹑无痕。二者配合,方成“搜魂”真义——神念锁魂,御风追形,纵敌逃天涯海角,亦难脱天罗地网。
搜魂之基,在于渊静:欲行搜魂之术,必先心若北冥之渊深宁静,神如小无相之精微入化,方能使神念纯粹坚韧,穿透重重干扰。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所炼之纯阳元神,更为此法提供不竭神能。
唯我独尊逆天命,不老长春顺自然: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霸道逆天,强夺造化;不老长春功则温和顺生,涵养本源。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体现逍遥派“我命由我不由天”与“道法自然”的辩证统一。前者为非常之道,后者为日常之功。
白虹贯日显曲直,十法归一证逍遥: 白虹掌力之曲直由心,乃真炁与神意精妙操控之巅峰体现,亦是十法融通后,炁随意转、力由心生的自然结果。
修习至深,十法界限渐泯。举手投足,折梅六阳之意蕴其中;闪转腾挪,凌波御风之神韵自显;内力吞吐,北冥之渊深与小无相之灵动圆融无碍;驻颜长生,唯我独尊之霸道与长春之温和相得益彰。此时,武者本身已近乎“道”之化身,乘天地之正炁,御六合之真风,心意所至,万法随心,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是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卷四 心法戒律**
逍遥虽云自在,大道自有纲维。吾门神功,威力通玄,非心性超脱、德行深厚者不可轻传,恐遗祸苍生,反伤天和。
心法要旨:贵“虚”重“无”。虚其心,则能容万物;无其执,故可纳百川。去机巧之心,泯争胜之念。常怀齐物之思,等观生死荣辱。神游于淡,合气于漠。
修持之忌:戒“贪嗔痴”三毒。尤忌以北冥神功贪吸无度,损人根基,此乃魔道,必遭真炁反噬,经脉崩摧;忌以小无相功逞凶斗狠,徒增业障,蒙蔽灵台;忌恃神功而骄横跋扈,凌虐弱小,此违天道,终招覆灭。
慎用搜魂,戒耗神损德:千里搜魂大法窥探天机,干涉因果,非大仁大义、救危扶倾不可轻施。忌以此术窥人隐私、挟制勒索,此乃魔道行径,必遭心魔反噬,灵台蒙尘,甚而神魂溃散。施术之时,尤忌血气翻涌、嗔怒交加,需抱元守一,如履薄冰。
择徒之严:首重根骨清奇,更重心性澄明。须有超然物外之志,悲天悯人之怀,颖悟绝伦之智。宁缺毋滥,宁可神功失传,不使明珠暗投,利器蒙尘。
**卷五 终论大道**
嗟乎!十法玄功,不过渡河之筏,指月之指。逍遥之真谛,岂在招式之奇、功力之深耶?《庄子》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武学之极,当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进乎道,则技可忘矣。
观夫天地,大块噫气,万窍怒呺,咸其自取。武者若能体悟此自然之息,使己身真炁与天地之息同频共振,则举手投足,莫不暗合天道。北冥之渊深,乃效法海之卑下;御风之逍遥,实师法云气之无羁;搜魂之玄通,则默契星辰之感应;折梅之化尽万法,是明万物齐一之理;长春之生机盎然,则体阴阳和合之妙。
故曰:习吾门绝学者,当时时存想“逍遥”二字真义。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如此,则武非杀伐之器,实乃养生之方、悟道之途、逍遥之翼也。功名利禄,江湖恩怨,不过蜗角争雄;而御六气之辩,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之域者,方为吾逍遥门人之永恒追求。后之览者,当知武之末技有限,而道之逍遥无极!勉之哉!
喜欢古风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古风故事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