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似乎骤然漏跳了一拍,一股电流般的悸动窜过脊背,但徐逸风面色依旧沉静如水,不见丝毫波澜。他不动声色地移开纸笺,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进行一次寻常的比对,继而继续若无其事地翻阅其他书籍。他又找出几本涉及祁连山区域民间传说、矿藏分布、乃至道教洞天福地记载的野史笔记,看似杂乱无章地随意翻阅着,实则在暗中搜寻更多旁证。
最终,在一本名为《昆仑逸响》的孤本残卷中,他找到了另一条看似荒诞不羁、却可能至关重要的线索。此书纸张已然脆黄,触手需格外小心翼翼,字迹为前人手抄,墨色淡雅。书中隐约记载,祁连山极深处有“寒渊之眼,地脉交汇,星辉垂野之处,古称‘荧惑之墟’”,相传乃上古观星士祭祀荧惑星(即火星)之隐秘圣地,后湮灭于漫长岁月,其地生有奇特磁石,可扰乱了罗盘指向,亦常生光怪陆离之幻象,迷人心智。虽未明确指向“雪浪峡”,但其描述的“地脉交汇”、“星辉垂野”、“磁石扰盘”之特征,恰与极端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可能存在的特殊矿物相关联,并非全然空穴来风。
而“荧惑”在古代星象学中,常与兵燹、变革、诡谲之事相关联,其符号......徐逸风目光再次落回笔记上那个扭曲的漩涡符号上,眼神愈发深邃幽暗,仿佛看到了无尽时空深处的秘密。
至此,多条看似分散的线索开始隐隐交织,共同指向祁连山那未知的深处。赫连部不惜代价所求之物,下一片至关重要的“司南遗魄”碎片可能藏匿之地,或许就在那险峻莫测、迷雾重重的“雪浪峡”附近,与那古老传说中的“荧惑之墟”有着千丝万缕、不容忽视的联系。
傍晚时分,夕阳给琅嬛阁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外衣。徐逸风将今日所阅书籍仔细核对编号,一一归位,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普通的阅读。他带着新的发现与更加坚定的猜测回到客房。并未立刻声张,而是将今日所得线索与先前所有信息整合、梳理,在一张新的素笺上,凭借记忆缓缓勾勒出祁连山的大致轮廓,并在“雪浪峡”所在的位置,郑重地标上了一个小小的、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独特符号,如同在茫茫夜空中点亮了一颗微弱的指引之星。
次日,秋高气爽。徐逸风寻了个机会,在与蔡明远于花厅品茗闲谈时,状似无意地提及:“昨日闲暇翻阅《天下名山图志》,见西北祁连一带,山势雄奇险峻,地理独特非凡,诸多古族遗迹湮灭其间,堪称一座天然的文史宝库,瑰丽莫测。可惜地处偏远,路途艰险万分,常人难以深入考察,一窥究竟,实在是一大遗憾。”他手中把玩着一只小巧玲珑、光泽温润的紫砂杯,语气中带着学者惯有的惋惜与向往。
蔡明远正执一把古朴雅致的紫砂壶,手法娴熟地斟茶,闻言动作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清亮透彻的茶汤注入洁白如玉的白瓷杯中,香气顿时氤氲开来,沁人心脾。他随即自然地续上茶水,颔首道:“逸风所言不错。祁连山乃河西走廊之天然屏障,自古便是羌、戎、匈奴、吐谷浑、吐蕃等多民族活跃、交融、争战之地,文化层叠交错,神秘未知之处甚多,可谓步步玄机。只是如今那边亦不太平,流匪、马帮时有所闻,加之环境恶劣多变,暴风雪、迷途、断粮皆是常事,确非安稳之地,纵有奇景,亦难轻易涉足。”他语气平和舒缓,带着学者般的感慨与审慎,听不出任何异样情绪,仿佛只是客观陈述事实。
“确实如此,险地多奇景,然亦多险阻。”徐逸风端起茶杯,轻嗅着龙井特有的清雅豆香,似随口接道,目光却并未离开蔡明远,“尤其是一些深峡险谷,人迹罕至,如图志上所载的‘雪浪峡’等地,更是迷雾重重,险象环生,想来若能深入,必有惊人发现,或能解开某些千古之谜。”他目光似是无意地落在杯中载沉载浮的嫩绿茶叶上,语气平淡如同在讨论天气,然而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斟酌。
“雪浪峡?”蔡明远沉吟片刻,花白的眉毛微微动了动,摇了摇头,指尖下意识地轻轻摩挲着光滑温润的杯壁,仿佛在触摸一段尘封的记忆,“此地名……老夫似有些模糊印象,仿佛在哪本前人杂记中见过寥寥数笔,说是极其险要,气候诡异多变,瞬息万变,甚至民间传说有去无回,邪门得很。逸风啊,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人身安全乃是第一位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此等险地,还是莫要轻易动念才好。”他言语恳切真诚,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爱护之意,眼神温和而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几乎无懈可击。
徐逸风从善如流地点头,面露受教之色:“蔡公所言极是,是晚辈一时见猎心喜,凭空想象,有些忘乎所以了。如此险恶之地,确非一人之力可探寻,需从长计议。”他将杯中微温的茶汤一饮而尽,感受着那先微涩而后甘醇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如同此刻他复杂的心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墓迷踪:九域秘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古墓迷踪:九域秘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