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烛火如豆,映照着崇祯皇帝凝重的面容。殿外夜色深沉,宫墙巍峨,唯有巡夜禁卫的甲叶摩擦声偶尔传来,更添了几分静谧与肃穆。赵烈躬身立于殿中,蟒袍下摆垂落在金砖地面上,纹丝不动,心中却在暗自揣测陛下深夜召见的真正用意——是边疆鞑子又有异动,还是朝中余孽查出了新的线索?
崇祯皇帝凝视着眼前这位年轻的镇国公,目光复杂难明。他缓缓抬手,示意赵烈起身:“镇国公免礼,赐座。”
“谢陛下。”赵烈依言起身,在旁边的紫檀木椅上落座,腰背依旧挺直,保持着臣子应有的恭谨。他能清晰感受到皇帝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中既有赏识与信任,又有几分难以言说的审慎,让他心中的疑惑更甚。
太监奉上清茶,躬身退至殿外,轻轻合上殿门,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崇祯皇帝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却并未饮用,只是用手指摩挲着杯沿,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赵烈,周延儒伏法,朝纲初整,但内阁首辅一职空缺多日,朝中人心浮动,你可知晓?”
赵烈心中一动,原来陛下是为了首辅人选之事。他颔首回道:“臣知晓。首辅乃百官之首,统摄内阁,辅佐陛下处理朝政,此职至关重要,陛下慎重考量,实乃社稷之幸。”
“慎重?”崇祯皇帝轻轻叹了口气,将茶杯放回案几,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朕何尝不想早日定下人选,可朝中诸臣,要么党羽牵连未清,要么资历不足,要么魄力欠缺,竟无一人能让朕全然放心。”
他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直直看向赵烈:“这些时日,朕反复思索,能稳定朝局、统筹内外、担此重任者,普天之下,唯有镇国公你一人。”
赵烈闻言,心中猛地一惊,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温热的茶水险些洒出。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放下茶杯,起身躬身道:“陛下此言,臣……臣惶恐!首辅之位,乃文官领袖之职,臣出身行伍,常年征战沙场,于朝堂政务虽略知一二,却远未到能统摄内阁、辅佐陛下的地步,万万不敢当此重任!”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首辅之位,那是文官集团的核心,而他身为镇国公,手握漠北军与亲卫营的兵权,若再兼任首辅,岂不是文武大权尽集于一身?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韩信、岳飞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赵烈绝非贪权恋位之人,更不愿落得那般下场。
崇祯皇帝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并未松口,反而缓缓说道:“镇国公不必过谦。你虽出身行伍,却心思缜密,智谋过人。铲除王怀安,扳倒周延儒,整顿边军,筹措赈灾,桩桩件件,皆彰显你的才干与魄力。朝中文官,论忠诚,无人能及你对大明的赤诚;论能力,无人能及你统筹全局的手腕;论威望,你诛杀奸佞、为民除害,朝野上下,谁不敬佩?”
“陛下,”赵烈急忙打断他的话,语气愈发恳切,“正因为臣手握兵权,才更不能兼任首辅之职!文武分治,乃祖宗之法,不可轻易逾越。若臣身兼二职,手握重兵,身居相位,不仅会引起朝中百官猜忌,寒了文官之心,更会让天下人误以为臣有不臣之心,届时流言四起,反而不利于朝局稳定。”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崇祯皇帝,字字铿锵:“臣此生之志,在于报效国家,抵御外侮,守护百姓。兵权在握,是为了能更好地守护大明江山;若身居首辅,反而会束缚手脚,难以专心于边防要务。且臣深知,权力过盛,必遭反噬,臣不愿因一己之身,给陛下带来困扰,给大明带来隐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能!”
崇祯皇帝静静地看着他,见他言辞恳切,神色惶恐,不似作伪,心中那几分因权力制衡而生的顾虑稍稍消减,却依旧没有放弃:“祖宗之法,亦需因时制宜。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何必拘泥于文武之分?百官之中,若有不服者,以你的威望与功绩,足以震慑;若有流言蜚语,朕自会为你做主。你只需安心任职,辅佐朕共创大明中兴之局!”
“陛下!”赵烈再次深深躬身,几乎要叩倒在地,“臣并非推辞,实乃力有不逮,且于国不利!臣若当了首辅,朝中文官定会抱团抵触,政令难行;而边军将士见臣身居相位,也难免心生揣测,影响军心。此乃取乱之道,而非中兴之策啊!”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哀求:“陛下信任臣,臣感激涕零,但首辅之位,实在非臣所能胜任。还请陛下体谅臣的苦衷,另选贤才,臣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新任首辅,整顿边防,安定地方,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
崇祯皇帝看着他执意推辞的模样,沉默了许久。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在墙壁上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时而重叠,时而分离。他心中清楚,赵烈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文武大权集于一身,确实容易引发隐患,赵烈的谦逊与谨慎,反而更让他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