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大捷的消息传开后,河南境内人心渐定,但陕州田见秀所部三万大军仍悬在心头。赵烈处理完大营善后,当日午后便点齐两千轻甲骑兵,命王勇随行,同时带上卢象升举荐的河南参将李诚——此人久居河南,熟稔陕州风土人情与田见秀部底细,正是此行的得力向导。
临行前,卢象升亲自送至营外,握着赵烈的手再三叮嘱:“田见秀虽非悍匪,却手握重兵,陕州城防坚固,且其麾下多是随他辗转的流民,对朝廷心存芥蒂。侯爷此行务必谨慎,能招降则是河南之幸,若不可为,切勿强求,待我整顿河南兵力后再做计较。”
赵烈颔首笑道:“卢总督放心,我知田将军本心向善,此次前往只为晓以利害、许以安稳,绝不动刀兵。河南刚经战乱,百姓经不起再遭兵燹之苦。”
张彪在旁补充道:“田见秀当年在陕北时,便与其他义军不同,从不滥杀无辜。此次若能招降,陕州与河南连成一片,西陲便无虞了。侯爷若需支援,只需派人传信,我即刻率部驰援。”
“有张将军这句话,我便更有底气了。”赵烈翻身上马,挥鞭道,“河南诸事,便劳烦二位多费心,待我招降田将军,便回来与二位共商善后。”
马蹄声起,两千轻甲骑兵如一阵疾风,朝着陕州方向疾驰而去。沿途所过州县,百姓见漠北军军容严整,沿途秋毫无犯,纷纷扶老携幼站在路边张望。有曾逃荒至陕州又折返的流民,主动上前拦住马队,对赵烈道:“侯爷,田将军是个好人啊!去年陕州大旱,他开仓放粮,还组织我们挖渠引水,若不是他,我们早就饿死了。只是他手下的弟兄们,多是怕朝廷清算,才不敢归降。”
赵烈勒住马缰,温言问道:“田将军在陕州,除了开仓放粮,还做了些什么?”
流民答道:“他减免了我们的赋税,还让士兵帮着修缮房屋、开垦荒地。城里的商铺也都开了,孩子们能在街头玩耍,夜里也不用关门闭户,比从前安稳多了。”
赵烈心中愈发笃定,田见秀确是可招降之人。他对那流民道:“你且放心,朝廷此次招降,绝无清算之意。我此去陕州,便是要给田将军与他麾下将士一个安稳的前程,让百姓能长久安居乐业。”
流民闻言,跪地叩谢:“多谢侯爷!多谢朝廷!”
赵烈命亲兵扶起流民,继续率军前行。三日后,大军抵达陕州城外,赵烈并未下令围城,而是命将士们在城外三里处扎营,自己仅带王勇、李诚与十名亲卫,轻装简从前往城门下。
陕州城楼上,守军早已望见漠北军的旗帜,顿时紧张起来。守城校尉周泰手握刀柄,高声喝问:“来者何人?止步!陕州地界,非请勿入!”
赵烈勒住马缰,声音洪亮却平和:“我乃太子太保、镇北侯赵烈,特来拜会田见秀将军。烦请校尉通报一声,就说我为陕州百姓安宁而来,有安身立命之策相赠。”
周泰听闻“赵烈”二字,脸色骤变。函谷关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陕州,田见秀昨日还特意召集众将,嘱咐若赵烈率军前来,不可贸然动手,需先通报再做决断。周泰不敢耽搁,连忙对身旁亲兵道:“快,速去府衙禀报将军,就说赵侯爷亲自到访,只带了十余人,在城外求见。”
亲兵飞奔入城,片刻后便抵达陕州府衙。此时田见秀正与麾下几位心腹将领议事,案上摊着一张河南地图,神色凝重。自听闻刘宗敏被擒、函谷关失守的消息后,他便整日心绪不宁——三万大军虽能固守陕州,但面对漠北军这样的天下精锐,终究是螳臂当车。可若归降朝廷,又怕麾下将士不答应,更怕朝廷出尔反尔,清算旧账。
“将军,赵烈亲至城外,只带了十余人求见!”亲兵闯入堂内,高声禀报。
田见秀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竟孤身前来?”
副将陈武起身道:“将军,赵烈此举,怕是有诈!他麾下漠北军战力强悍,说不定是想麻痹我们,趁机攻城!不如我们坚守不出,再派人联络周边义军残部,共抗朝廷大军!”
另一位副将林文却摇头道:“陈将军此言差矣。刘宗敏四万大军尚且不敌漠北军,周边义军残部更是一盘散沙,如何能与朝廷抗衡?赵烈孤身前来,足见其诚意。将军本无反心,只是被逼无奈,如今朝廷派赵烈亲来招降,正是天赐良机。”
“可麾下弟兄们怎么办?”陈武反驳道,“他们大多曾与朝廷兵戎相见,若归降后朝廷清算,我等如何自处?”
田见秀沉默不语,他心中最顾虑的,正是此事。他转头看向一直未曾说话的参军张慎:“张先生,你怎么看?”
张慎抚须道:“将军,赵烈此人,我早有耳闻。他镇守北疆时,便以恩威并施着称,对待归降的蒙古部落,从未有过清算之举;此次函谷关大捷,他擒获刘宗敏后,并未屠戮降兵,反而发放口粮与盘缠,让不愿从军者返乡。由此可见,此人并非言而无信之辈。他孤身前来,既是示好,也是施压。将军若不见他,便是坐实了反叛之心;若见他,或可寻得一条生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