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亲兵就抱着一封插着羽毛的急信冲进中军帐:“将军!京城来的急报!李自成攻破西安,建立‘大顺’政权,还自称‘闯王’,如今正率军往北京打,崇祯帝让您立刻率漠北军南下平叛!”
赵烈猛地站起身,接过急信快速浏览——信中字迹潦草,字里行间满是焦急,崇祯帝不仅授予他“平叛大将军”印,还允许他节制中原各省明军,要求他一月内务必抵达潼关,阻挡叛军东进。
“终于来了!”赵烈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当即下令:“传我将令——张二牛率2万重甲骑兵、1万轻骑兵为先锋,携带500副铠甲、300支火绳枪,明日一早出发,先去潼关与明军汇合;李师傅率1万火器兵、5000步兵押运粮草、火炮,三日后跟进;巴图尔、巴彦、额尔敦,你们各率部落骑兵协助守卫漠北枢纽,商路、牧场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
帐外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士兵们闻声而动,收拾行装、清点物资的身影在营地里穿梭。巴图尔走进帐内,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马刀:“将军,咱们瓦剌部落愿出300骑兵跟着您南下!当初您帮咱们稳住了商路,现在您要去平叛,咱们不能看着!就算打不过李自成,也能帮您看守粮草、侦查敌情!”
“还有我们兀良哈部!”巴彦也跟着说道,“我带200骑兵去!您教咱们种粮食、打武器,现在该咱们报答您了!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您别拦着我们!”额尔敦虽然没说话,但也默默递上一张兽皮地图,上面标注着贝加尔湖到中原的隐秘路线,低声说:“若需绕道,这路能用。”
赵烈心中一暖,看着眼前这几位曾对明军充满戒备,如今却愿并肩作战的部落首领,眼眶微微发热。但他还是摇了摇头:“漠北是咱们的根基,你们得留下来守住家。万一我走后,散兵或外敌来犯,家里没人可不行。等我平定了叛乱,就回来跟你们一起建设漠北,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日子,再也不用怕战乱。”他从怀中掏出三册“部落骑兵训练手册”,分给三位首领:“这段时间你们按手册训练骑兵,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清剿草原上的散兵,让漠北彻底太平。”
三位首领看着手册,又看了看赵烈坚定的眼神,知道他是真心为大家着想,只好郑重点头。当晚,漠北枢纽的灯笼彻夜未亮——瓦剌部的牧民给士兵们缝补皮靴,兀良哈部的老人熬了热腾腾的小米粥送到营地,渔猎部落的人帮着检查火炮的零件,连巴图的儿子巴图都提着一盏小马灯,在营地里跑来跑去,帮士兵们递东西,嘴里还念叨着:“将军一定要打赢呀!”
次日清晨,先锋部队集结在校场上。张二牛一身精铁铠甲,手持马刀,高声喊道:“将士们!咱们这趟南下,是为了平定叛乱,保护关内的百姓,也是为了守住咱们漠北的安稳!等打赢了,咱们就能回来跟瓦剌、兀良哈的兄弟们一起吃新米、喝奶茶!”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远处的粟米田都微微颤动。
赵烈翻身上马,望着整齐的军队,又看向站在路边送行的部落民众——巴图尔挥着马刀喊“将军保重”,巴彦抱着一袋小米往士兵手里塞,额尔敦站在最边上,默默行了个草原礼。他拔出腰间的 sword,指向南方:“出发!”
马蹄声如雷,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先锋部队浩浩荡荡地驶出漠北枢纽,朝着潼关的方向疾驰而去。赵烈勒住马缰,回头望了一眼这片他亲手建设、也凝聚了各部落心意的土地——金色的粟米田、高耸的粮仓、忙碌的工匠作坊,还有牧民们挥舞的手臂,这一切都是他南下平叛的底气,也是他必须守护的“家”。
“等着我,”赵烈轻声自语,“等我平定了叛乱,一定让这片土地,还有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再也没有战乱,让咱们所有人都能安稳过日子。”说完,他双腿一夹马腹,策马追上先锋部队,融入滚滚铁流之中。
远处的克鲁伦河泛着银光,仿佛在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漠北的风依旧凛冽,但这一次,风中不仅有草原的气息,更有各部落齐心的暖意与征战的决心——一场关乎大明存亡、也关乎漠北安稳的平叛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喜欢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