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寒膏的“分红”尘埃落定,林薇薇怀揣着那沉甸甸却又远低于预期的铜钱与物资回到棚屋,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反倒如同压上了一块更沉的石头。赵里正那看似公允实则算计的分配,以及最后那句“若再得良方,需即刻报我”的叮嘱,如同无形的绳索,时刻提醒着她自身的处境——一个被觊觎、被利用、却绝不容许真正强大的工具。
寒冬正式降临,北风呼啸,山村进入了难得的农闲时节。制作点暂时关闭,赵氏等人各自归家,村中显得格外宁静。然而,这表面的平静之下,林薇薇却开始了更为紧张和隐秘的“冬藏”与“蓄力”。
她深知,这短暂的休憩期是提升自我、筹备未来的黄金时机。赵里正的贪婪绝不会因季节更替而止息,他只是在等待,等待她拿出下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而她,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准备好足够的筹码,以应对下一次的“合作”或……摊牌。
首要任务,是消化吸收前一阶段“合作”中获得的巨大红利——那远超她过去独自摸索所能接触到的丰富药材知识与实践经验。她将那段日子暗中记录下的药材特性、处理要点、配伍心得,在脑海中反复梳理、印证、深化。夜晚,借着微弱的油灯,她以炭笔在洗净的干树皮内侧,用只有自己能懂的符号,小心记录下关键信息,如同构建着一部属于自己的、简陋却珍贵的药典。
分得的那笔“巨款”,她精打细算到极致。大部分铜钱仔细藏好,作为“落地银”的储备;一部分用于换取越冬必需的盐、油和少量结实的布料,为家人添置御寒衣物;甚至咬牙换了一小罐品质尚可的蜂蜜和一批上等的艾绒——这两样,既是日常所需,更是未来可能制药的重要原料。
进山的次数因严寒而减少,但每一次出行都更具目的性。她不再漫无目的地搜寻,而是针对性地寻找邓老者提及的、适用于春夏清热祛湿的药材,如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白茅根等,并小心移栽幼苗至秘密药园,或采集种子妥善保存。她对药园的照料更加精心,为越冬的药材培土保暖,期盼来年春日的繁茂。
然而,所有这些行动,都笼罩在一层无形的阴影之下。她能感觉到,那暗中的监视并未因冬季而松懈,反而因她的“闲适”而更加专注。每次进山,迂回路线的时间更长,确认无人跟踪的步骤更加繁琐。她知道,赵里正仍在等待,等待她露出新的“价值”马脚。
压力之下,林薇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利用冬季空闲,开始秘密研制新的药方,但绝非为了立刻献给赵里正,而是作为自身技术储备和未来谈判的深层筹码。
她将目标锁定在了“小儿疳积散”和“妇人调经茶”上。这两类病症在村中极为常见,且多属慢性调理,所需药材质地相对平和,即便研制过程中略有差池,风险也较低,且市场需求稳定。更重要的是,它们与驱寒膏针对的人群和季节形成互补,若能成功,便可形成全年无休的产品线,价值巨大。
研制过程极其艰难且隐蔽。原料来源是一大难题。她无法动用村里的资源,只能依靠平日零星交换的积累、进山采集的收获以及秘密药园那微薄的出产。每一份药材都显得弥足珍贵,每一次试验都需小心翼翼,避免浪费。
工具更是简陋。没有合适的研钵,她继续使用那块光滑的鹅卵石和青石板,研磨效率极低;没有精准的秤具,她只能凭借手感和对药材性状的熟悉,进行极其微量的配比尝试;熬炼则只能在深夜,于棚屋角落架起最小号的陶罐,利用煮饭后的余烬低温慢熬,时刻警惕着药味外泄。
失败是家常便饭。比例稍偏,药效全无;火候略过,焦苦难咽。她常常对着手中又一锅失败的药糊,心疼不已,却毫不气馁,仔细分析原因,记录教训,下次调整重来。
柳氏察觉到女儿的异常忙碌与偶尔的焦灼,却不知具体缘由,只能默默地将家务打理得更好,为她分担压力。林澈也变得格外懂事,不再缠着姐姐玩耍。
在这漫长而孤寂的冬夜里,那截藏有“麻沸散”的小竹节,成了林薇薇最大的精神慰藉与底气。她时常将其取出,握在掌心,感受那冰凉坚硬的触感,提醒自己手中并非全无依仗。但她深知,此乃最后的凶器,非万不得已,绝不可示人。
转机发生在一个雪后初晴的午后。林薇薇正在棚屋后悄悄晾晒一批新采的、品相不佳的药材边角料(她谎称是柴草),忽见孙寡妇提着个小布包,神色匆匆地找来。
“薇薇丫头!”孙寡妇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几分焦虑与信任,“我家二小子近日肚腹胀硬,不爱吃饭,夜里哭闹,怕是积食了。你可有啥温和的法子能调理调理?不敢求药,有些许能吃的土方子就好!”
林薇薇心中一动,这正是她研制“疳积散”试图解决的问题!她略一沉吟,道:“孙姐姐莫急,积食需慢慢调理,不可峻攻。我这儿有些自用的炒麦芽和山楂粉,最是温和开胃,你拿些回去,用温水化开少许喂他,或掺在粥里。只是……此非药品,效用缓慢,若不见好,还需另想他法。”她将一小包试验多次、相对成熟的炒麦芽山楂粉递给孙寡妇,再三强调其局限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