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紫霄观的飞檐染成金红色时,玄元已站在观前的空地上。晚风卷着松针的清香掠过耳畔,远处的山影被暮色浸得发蓝,正是师父说的“夕练”好时候。他今日要练的是八段锦,这功法师父教了半月,说是“练形之要”,能让筋骨像春藤般柔韧,又似古松般坚实。
观前的青石板被日头晒了一整天,踩上去还带着暖烘烘的余温,像块被摩挲得温润的老玉。玄元脱了外袍,只留件月白短褂,露出的胳膊上能看见淡淡的筋络,那是这半月来日日抻拉的痕迹。廊下的竹椅上,尹喜师父正抽着旱烟,烟杆上的铜锅泛着经年累月磨出的暗红光泽,烟丝燃着的青烟在暮色里慢悠悠打了个旋,才恋恋不舍地融进天边的霞光里。
“形者,载气之舟也。”尹喜的声音混着烟味飘过来,带着点沙哑的暖意,“气要靠形来运,形若僵了,气便堵了;形若活了,气自畅了。八段锦看似是舞胳膊动腿,实则是让筋、骨、肉跟着气走,你且用心体会。”
玄元点头应着,双脚慢慢分开与肩同宽,指尖贴着裤缝往下垂,先让心神沉到脚底。他能感觉到青石板的温度顺着脚心往上爬,混着晚风里的松香,在四肢百骸里轻轻漾开。这是他每日最静的时刻,白日里抄经时的浮躁、打坐时的杂念,到了这时节,仿佛都能被暮色滤得干干净净。
深吸一口气,他开始起势——双手从体侧缓缓抬起,掌心朝上,像托着两团暮色里的流云。手臂抬到与肩同高时,指尖微微发麻,那是气在顺着经脉往上走的缘故。尹喜师父说过,起势要“如捧春水”,既不能用力,又不能懈怠,得像捧着碗刚沏好的茶,既要稳住,又得让茶香慢慢飘出来。玄元的手腕轻轻转了半圈,掌心对着夕阳最后的余晖,仿佛要接住那缕快要沉进山后的金光。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玄元的手臂慢慢上举,指尖快要触到天际时,忽然轻轻向后仰了仰,腰腹的肌肉跟着一绷,像拉满的弓弦。他能感觉到气顺着脊椎往上爬,像条温驯的小蛇,从尾椎骨一路游到后颈,三焦经的脉络在胳膊里轻轻跳,酸麻中带着股舒展的劲儿。肩窝处有些发紧,那是昨日挑水时不慎抻着的旧伤,此刻气一涌过,竟像被温水泡过似的,慢慢松快下来。
“三焦通了,全身的气就顺了。”师父的声音混着烟圈飘过来,玄元慢慢回落时,特意让掌心对着夕阳的方向,手指张开又合上,仿佛真的接住了那最后一缕金光,正往丹田里头送。他想起初练这式时,胳膊举到一半就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师父拿竹枝敲着他的腰说:“往上托,不是用胳膊使劲,是让气推着走。你看那炊烟,不用人撵,自己就往天上蹿,这才是真劲儿。”如今气真的顺着胳膊往上涌,他才懂那“托”字的妙处——不是硬撑,是顺着力道往上“送”。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左臂前伸,掌心向内,右臂拉到胸前,手指捏成虚拳,像握着张无形的弓。玄元的目光顺着左指尖望去,远处的山尖正被暮色啃去一角,像块被咬了口的麦饼。他忽然想起在净乐国猎场见过的射雕手,拉弓时臂膀上的筋络像盘着的蛇,每寸肌肉都绷得恰到好处,既不松懈,也不僵硬。
此刻自己的胳膊里,也有股气在游走,顺着肩窝往下淌,把僵硬的筋骨泡得发软。换右式时,他故意放慢了速度,让气在腋下多绕了半圈。师父说这里是“极泉穴”,气通了能养心。玄元能感觉到那处有点发涨,像揣了颗温吞的小石子,慢慢往下沉,沉到心口窝时,竟打了个轻颤,像是压在那里的躁气被轻轻推了推。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左手向上托,右手下按,像托着块山岩,按着片土地。玄元能感觉到丹田的气往左右分,顺着胳膊往指尖跑,左手指尖发麻,右手掌心发烫。他想起药圃里的老参,根须在土里扎得深,茎叶才能长得壮,这身体的脾胃,就像那老参的根,得托着、按着,才能把气往下沉。
起初练这式,他总觉得左手托不住,右手按不实,师父就拿他药圃里的锄头作比:“你锄地时,哪只手使劲?不都是一推一拉,劲儿才匀吗?这托和按,也是一阴一阳,得让气在里头打个转。”如今气顺着胳膊往指尖跑,左手像托着团云,右手像按着块暖玉,阴阳相济,倒真有几分锄地时的自在。
练到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时,暮色已浓得化不开。玄元慢慢转头,目光越过肩膀往后望,能看见观门的铜环在暮色里闪着微光,像只半眯的眼。转头的刹那,脖颈的筋络像被拉开的橡皮筋,酸得他差点皱眉,可随即就有股暖流涌上来,从后颈一直淌到后腰,把酸胀冲得七零八落。
“五劳七伤多是坐出来的,”师父的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火星溅在暮色里,像颗小星,“往后瞧,是让气往背上游,把淤住的地方冲开。你整日抄经打坐,后背的气早就堵成了乱麻,得好好梳梳。”玄元望着观门后那片漆黑的竹林,忽然觉得后背真的像被梳子梳过似的,节节松开,连呼吸都顺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