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观的暮鼓响过第三声时,玄元刚把最后一片药圃的杂草除净。夕阳的金辉透过柏树叶的缝隙,在青砖地上织出细碎的网,他直起身捶了捶腰,看见尹喜正坐在观门前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那串桃木念珠,念珠的木痕里还沾着晨露的潮气。
“过来。”尹喜抬了抬下巴,石凳旁的另一块青石被擦得干干净净,显然是特意为他准备的。
玄元走过去坐下,裤脚的泥土蹭在青石板上,留下淡淡的印子。入观半月,他已渐渐习惯了观里的节奏——寅时闻鸡起身,洒扫庭除时能听见山雀在柏树上打盹;辰时随师父诵经,《道德经》的字句混着檀香钻进心里;午时在药圃劳作,指尖能触到不同草药的脾性;申时打坐炼气,丹田的暖意像初春的溪水慢慢涨起来;酉时暮鼓响过,便跟着师父在观前看夕阳,听山风穿过竹林的声。
“你入了门,该立些规矩了。”尹喜的声音被晚风揉得很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他停下捻珠的手,目光望向远处渐沉的落日,余晖在他银白的鬓角镀上一层金边,“修道不是闭门造车,是在世间的烟火里炼心。这些规矩,你若守得住,道心便扎得稳;守不住,纵是得了内丹心法,也成不了气候。”
玄元正了正衣襟,双手放在膝上,听得格外认真。他知道,师父要讲的,定不是寻常的洒扫时序,而是修道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尹喜的目光转回来,落在他脸上,一字一句道:“第一桩,‘晨钟而起,暮鼓而息’。”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石凳:“钟鼓不是给你定时辰的,是让你知‘节律’。天地有昼夜,草木有枯荣,人也该有张有弛。寅时起身,是迎朝气;暮鼓而息,是合夜静。连时辰都守不住,何谈守得住心?”
玄元想起在净乐国时,常赖床到日上三竿,母后总要让碧月在窗棂外弹三遍琴才肯起。那时只当是寻常,此刻才懂,放纵的不是懒觉,是那颗易散的心。他低头应道:“弟子记下了。”
“第二桩,‘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尹喜的声音沉了些,像山涧的石头滚过水面,“修道不是为了独善其身,是为了‘兼济’。见人落难不伸手,见人急难不帮扶,见孤儿无依不怜悯,见人犯错不容忍,纵是修得长生,又有何益?”
玄元的眼前浮现出贫民窟那个抱着死婴哭的妇人,想起渡海时差点翻船的老陈,想起山中那些被贪念裹挟的精怪。这些“难”与“急”,不正是修道人该伸手的地方吗?他握紧了拳,应道:“弟子明白。”
尹喜点点头,继续说道:“‘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不必等大事,举手之劳也是善。给迷路的人指个方向,帮挑担的人扶把力,甚至夜里点灯时多留盏灯,让晚归的人能看清路——这些‘阴功’,比烧高香、拜神仙更能积德。”
他望着观门旁那盏尚未点亮的油灯,灯芯是新换的,油也添得满:“你前日在观门挂了盏风灯,说‘山里雾大,晚归的猎户能照着路’,这便是‘时时方便’。”
玄元没想到这点小事也被师父看在眼里,脸颊微热,心里却暖融融的。
“还有‘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尹喜的目光扫过药圃,那里的草药长势正好,“你侍弄这些草木,是‘利物’;将来用它们救了人,是‘利人’。福不是求来的,是修善修出来的。就像这药草,你用心浇灌,它便长得壮,能治更多的病。”
夕阳渐渐沉进山坳,天边的云霞烧成了火。尹喜的声音在暮色里愈发清晰,像在玄元的心上刻字: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修道人要存正直心,替天地行公道;怀慈祥意,为家国解危难。你虽离了净乐国,那颗‘护佑万民’的心不能离。”
“‘存平等心,扩宽大量’。见了权贵不谄媚,遇了贫贱不轻视,这是‘平等’;被人误解不记恨,受了委屈能释怀,这是‘大量’。心宽了,道才能容得下。”
“‘忠主孝亲,敬兄信友’。你虽弃了储君之位,对净乐国的百姓仍要存‘忠’;离了母亲,那份牵挂仍要藏在心里,这是‘孝’。往后在观里,对师长要敬,对同道要信,不可忘本。”
一条条规矩从尹喜口中流出,没有疾言厉色,却字字恳切,像春雨落在田地里,慢慢渗进玄元的心里。从“和睦夫妇,教训子孙”到“毋慢师长,毋侮圣言”,从“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到“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从“矜孤恤寡,敬老怜贫”到“举善荐贤,饶人责己”……
说到“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时,尹喜的声音低了些:“你在净乐见过流民冻饿,该懂这点。冬天给乞丐件旧衣,饥荒时匀碗粥,甚至看见路边的无名尸骨,寻块地方埋了,让它们不被野狗啃食——这些都是积阴德的事。”
玄元想起贫民窟那些无人掩埋的尸骨,喉间发紧,重重应道:“弟子记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