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国的秋意,总在不知不觉间浸满窗棂。坤宁宫偏殿的窗台上,昨夜落下的梧桐叶还带着露水,玄元正坐在案前,慢条斯理地收拾着行囊。案上摊着块素色麻布,是他让碧月找来的,代替了宫里常用的锦缎包袱——修道之人,行囊当简,心才能轻。
青锋剑早已被他用软布仔细擦拭过,剑鞘上的七星珠在晨光里流转着温润的光。他将剑轻轻放进麻布一侧,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这柄剑承载着父王的嘱托,更藏着“守心护生”的真意,往后千里路,它便是最可靠的伙伴。
“殿下,这《周易参同契》要不要带上?”碧月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一摞书册,鼻尖红红的。她从昨日起就没停过哭,眼睛肿得像核桃,却还是强撑着帮玄元整理东西,仿佛这样就能多陪他一会儿。
玄元抬头,目光落在那本泛黄的丹经上。书页边缘已被他翻得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从“铅汞非金石”到“胎息与天地同频”,字字都是他这几年的悟。他伸手接过,指尖拂过扉页上自己刻的小龟图案——那是去年悟透胎息后,随手刻下的,如今看来,竟像是冥冥中的预兆。
“带上。”他将丹经放进麻布中央,压在剑的上方,“这是引路的灯。”
碧月又拿起一本《道德经》,哽咽着说:“这本呢?您每日都要读的。”
玄元笑了笑,从她手里接过,却又放了回去:“道在心里,不在纸上。真要忘了,天地万物都是注解,不必非得捧着书。”
他说得轻描淡写,碧月却哭得更凶了。她知道,殿下不是不爱这些书,是怕行囊太重,累了赶路的脚,更怕俗世的牵绊,乱了求道的心。
收拾到一半,善胜皇后派人送来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幅绣品——素白的绢布上,用银线绣着只玄武,龟甲上的星辰纹路细密如真,蛇身缠绕处还缀着细小的珍珠,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针脚间藏着淡淡的兰花香,是母亲常用的熏香,沁人心脾。
“娘娘说,这是她连夜绣的。”送锦盒的侍女红着眼圈,“她说玄武是北方守护神,带着它,就像娘娘在身边护着您。”
玄元的指尖轻轻抚过绣品,银线有些硌手,却透着母亲指尖的温度。他想起母亲梦中所见的玄武踏云,想起她劝父王“顺天应人”时的坚定,眼眶忽然一热。这方绣品,哪里是护佑,分明是母亲把牵挂,一针一线缝进了里面。
“替我谢娘娘。”他将绣品小心地叠好,放进麻布的另一侧,与剑和丹经呈“品”字摆放,“告诉她,我会日日带在身上。”
三样东西,占不满半块麻布。碧月看着空荡荡的包袱,急得直跺脚:“殿下,再带些干粮吧?御膳房的米糕还热着呢!还有这伤药,万一路上磕着碰着……”
“不必。”玄元摇摇头,开始系包袱结。他打的是最简单的十字结,却系得紧实,“路上有炊烟处,自能讨到一碗粥;真要受伤,天地间的草木都是药。带多了,反成累赘。”
他望着那小小的包袱,忽然想起老丈说的“大道至简”。原来修行到最后,要舍弃的不只是荣华富贵,更是对“拥有”的执念。就像这行囊,空了,才能装下沿途的风雨,装下天地的启示。
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细碎的说话声。玄元抬头,只见十几个宫人鱼贯而入——有伺候他起居的内侍,有教他读书的学士,甚至还有御马监的马夫,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包袱,脸上带着既紧张又恳切的神情。
“殿下,奴才们收拾好了!”为首的内侍是从小跟着玄元的小禄子,他捧着个大木箱,跑得满头大汗,“奴才带了您常用的笔墨纸砚,还有冬衣夏衫,保证路上冻不着、热不着!”
“殿下,臣愿随您同去!”刘学士上前一步,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武当山虽有道观,却未必有通经史的先生,臣可为您讲解典籍,助您悟道!”
“还有奴才!”马夫也挤上前来,手里牵着匹神骏的黑马,“这马是千里挑一的良驹,比殿下那匹白马快得多,奴才给您备着,路上能省些力气!”
宫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殿内瞬间热闹起来,却也透着股让人心头发酸的暖意。这些人跟着他多年,早已不是主仆,更像家人,此刻的追随,是最纯粹的牵挂。
碧月在一旁抹泪,想劝又不知从何说起——她既盼着有人照顾玄元,又知道这些“照顾”,恰恰是他要舍弃的。
玄元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泛起暖流,却还是缓缓摇了摇头。他站起身,对着众人深深一揖,动作郑重得像在告别:“诸位的心意,玄元心领了。只是修道之路,需孤身前行,方能见真章。”
小禄子急了,眼圈一红:“殿下,您这是嫌奴才笨?奴才保证不添麻烦,就给您铺床叠被、研墨铺纸……”
“不是嫌你们麻烦。”玄元打断他,目光扫过每个人,温和却坚定,“你们看这天地——日月独行,却照亮四方;草木孤生,却连成原野。孤身不是孤独,是让心不被外物牵绊,能专注地听风的声音,看云的形状,悟天地的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