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国的三月,已是花团锦簇。皇城御花园的海棠开得如云似霞,玉泉井的水畔围满了汲水的宫人,连空气里都飘着榔梅花的甜香——自玄元太子降生,这都城的春天便总带着三分格外的温润,仿佛天地都在护佑这个生来便伴着龙气与星象的孩子。
转眼间,玄元已满周岁。
寻常婴孩周岁时,早已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整日缠着乳母要奶吃,见了糖果便咯咯直笑。可玄元不同。自他降生那日起,便没像寻常孩子那般哭闹过,甚至连奶水都极少碰。
乳母张嬷嬷是宫里最有经验的老人,曾喂养过三位皇子公主,可面对玄元,却总是束手无策。她端着温热的乳汁,小心翼翼地凑到婴儿床前,轻声哄道:“殿下,喝点奶吧?就一口,喝了长得高高的。”
玄元躺在铺着云锦的小床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她。这孩子生得极俊,眉如墨画,目若朗星,额间那点朱砂痣比降生时更鲜亮了些,像一颗嵌在肌肤上的丹砂。他穿着一件小小的青色道袍——这是善胜皇后特意让人做的,说他降生时便裹着道袍,穿着合宜。
听到张嬷嬷的话,玄元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小脑袋转过去,望向窗外。那里,碧月正捧着一个白玉碗,小心翼翼地接取檐角滴落的晨露。自玄元满月后,便只认这晨露解渴,每日清晨必饮一碗,饮罢便眉眼舒展,精神极好,若是换了井水或茶水,便抿紧小嘴,任谁劝都不沾唇。
“这孩子,真是奇了。”张嬷嬷叹了口气,将乳汁端开。她实在想不通,晨露清寒,怎比得上温热的乳汁养人?可玄元饮了半年晨露,非但没生病,反而比同龄孩子更结实,哭声清亮,笑声爽朗,连太医都查不出异样,只说“圣胎自有异禀”。
碧月接满一碗晨露,轻轻走进来,将碗递到玄元面前。小家伙立刻伸出白白胖胖的小手,抓住碗沿,自己捧着,小口小口地喝起来。晨露清冽,映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像在饮什么琼浆玉液。
“殿下越来越能喝了。”碧月笑着说,“昨儿秦监正还说,这晨露吸纳了天地清气,最合殿下的体质呢。”
玄元喝完晨露,把碗递还给碧月,小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伸出小手,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道德经》拓本。那是国王特意让人临摹的,说玄元与道有缘,让他从小耳濡目染。
碧月会意,拿起拓本,轻声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她刚念了两句,玄元便咯咯地笑起来,小手拍着床沿,像是听得懂一般。若是念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便会安静下来,大眼睛望着窗外的流云,仿佛在沉思。可若是宫人谈论边关战事,或是御花园里捉了偷食的野猫要打死,他便会瘪起小嘴,委屈地哭起来,哭声不大,却格外揪心,直到那杀伐之言散去,才会止住眼泪。
“殿下心善,见不得这些。”善胜皇后常说。她抱着玄元,坐在窗边,看他对着《道德经》拓本咿呀学语,总觉得这孩子的灵魂里,藏着一个苍老而慈悲的智者。
这日,国王为玄元周岁设宴,邀请了朝中大臣与几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净乐国素来崇道,国王更是深信玄元与道有缘,特意请了终南山的三位道长入宫,为太子祈福。
三位道长身着素色道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刚走进坤宁宫,原本在小床里玩耍的玄元忽然停下了动作,小脑袋转过去,目光直直地落在道长们身上。
“这孩子……”为首的清风道长愣了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能感觉到,这婴孩身上有一股淡淡的道气,纯净而温润,竟比寻常修道者更浓郁些。
就在众人诧异时,玄元忽然撑起身子,伸出两只小手,对着清风道长,发出“咿呀”的声音,像是在求抱。
善胜皇后又惊又喜,连忙将他抱起来,送到清风道长面前:“道长,他好像很喜欢你。”
清风道长双手接过玄元,动作轻柔。小家伙立刻伸出手臂,搂住他的脖子,小脸蛋在他的道袍上蹭了蹭,发出满足的喟叹。那模样,仿佛不是第一次见,而是阔别已久的亲人。
“奇缘,真是奇缘。”清风道长抚着玄元的后背,感慨道,“太子与我道门,缘分不浅啊。”
另一位明月道长取出一串檀木念珠,在玄元面前轻轻晃动。念珠上刻着“清静无为”四字,刚靠近玄元,他便咯咯笑起来,小手抓住念珠,放在鼻尖轻嗅,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他能闻出道韵。”明月道长笑道,“这念珠随我修行三十年,沾染了些微道气,寻常孩子只会当玩物,太子却能识得。”
国王与善胜皇后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他们不求孩子日后有多勇武,只愿他能如这般,与道相亲,与善相伴。
宴席设在偏殿,三位道长居中而坐,玄元被善胜皇后抱在怀里。酒过三巡,清风道长起身,为众人讲经。他讲的是《黄庭经》里的“八景二十四真”,言辞深奥,连许多大臣都听得云里雾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