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十万投资的第二天,苏晚晴在储物间里对着墙上的上海高校地图出神。地图上,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各个大学的位置,像散落的星辰。
"我们被困在这个夜市了。"她轻声说。
韩梅梅正在整理货架,闻言抬头:"可是这里的生意不是很好吗?"
"是很好,但还不够。"苏晚晴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上海有六十多所高校,我们只触达了其中一个夜市。"
她想起管理学课上讲的"规模效应"。如果每个高校都能有一个小摊位,那该是多大的市场?
但这个想法立刻面临现实问题:她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每个学校摆摊,跨区域管理更是难题。
转机出现在周五晚上。一个来自东华大学的女生在摊位前流连很久,最后不好意思地问:"学姐,你们招兼职吗?我学校离这里太远了,来回要两个小时......"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苏晚晴的脑海。
"我们不招兼职,"她微笑着说,"但是我们在招校园代理。"
"校园代理?"
"对。你可以在你们学校卖我们的商品,我们以批发价给你供货。"
女生的眼睛亮了:"真的吗?怎么做?"
当晚收摊后,苏晚晴在储物间里连夜制定了第一份《校园代理合作协议》。她借鉴了连锁经营的模式,设计了分级代理制度:
· 初级代理:预付200元货款,享受8折优惠
· 高级代理:预付500元货款,享受7折优惠
· 所有代理都可免费使用"山海"品牌
她还细心地准备了代理手册,包括产品介绍、销售技巧、客户服务要点等。
三天后,东华大学的女生带着两个同学来到储物间。苏晚晴耐心地向她们讲解代理模式,演示如何推销商品,还送给他们一些宣传物料。
"记住,"送她们离开时,苏晚晴认真地说,"你们不是在为我打工,而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我只是你们的供应商。"
第一周,东华大学的代理卖出了300元货物。虽然数额不大,但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
苏晚晴立即着手扩大规模。她在各大学校论坛发布招募帖,在摊位前放置宣传单,甚至让韩梅梅联系了她的高中同学。
阻力随之而来。
"凭什么要我们先付钱?"
"7折太贵了,别家都给6折。"
"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
面对质疑,苏晚晴没有妥协。她坚持预付款制度,这是为了保证代理的投入度;她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是为了保障服务和质量。
"我们要找的是合伙人,不是分销商。"她对韩梅梅说,"愿意投入的人,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
渐渐地,一些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加入了进来。同济大学的男生在宿舍楼里建了QQ群,在线接单;上海大学的女生在跳蚤市场设点,周末出摊;外国语学院的代理甚至发展出了海外客户......
每天晚上,苏晚晴的QQ都会收到各地代理的订单。她细心地统计需求,第二天一早去批发市场采购,然后利用课间时间打包发货。
一个月后,代理网络的威力开始显现。
储物间的账本上,新增了"代理批发"栏目:
· 直接零售利润:2800元
· 代理批发利润:1500元
· 总利润:4300元
更重要的是,她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亲自摆摊的摊主,变成了供应链的管理者。她现在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卖出更多手机壳,而是如何优化整个代理网络。
"我们要建立标准化流程。"她在储物间里对韩梅梅说,"从订货到发货,都要有明确规范。"
她设计了下单表格,规定了截单时间,建立了售后处理流程。她还创建了代理交流群,让大家分享销售经验。
这个曾经只堆放货物的小房间,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小型指挥中心。墙上贴着代理分布图,桌上摆着待发货的包裹,电脑里存着各校销售数据。
站在储物间中央,苏晚晴第一次感受到了"杠杆"的力量。她用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撬动了数十所高校的市场。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创造了一个可以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
夜深了,她还在核对明天的发货清单。窗外月光皎洁,她忽然想起山里阿婆织布的场景——经纬交错,便能织出美丽的图案。
她现在做的,不也是在编织一张商业的网吗?
只是这次的经纬线,变成了遍布上海的校园代理。而这张网,正在以她想象不到的速度,向着更远的地方蔓延。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