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摊位带来的冲击是持续而剧烈的。接下来两天,苏晚晴的营业额明显下滑。一些原本稳定的熟客在对比价格后,也流露出犹豫的神色。降价的声音在她脑海里盘旋,但理智告诉她,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晚上收摊后,她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来到了校园里那间租用的临时储物间。这是她用摆摊赚来的第一笔“盈余”租下的,虽然狭小,但给了她一个独立思考和整理货品的空间。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她拧亮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台灯,再次翻开了《微观经济学》课本。当看到“价格歧视”这一章时,她的目光凝固了。书上冷静的叙述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与她眼前的困境紧密相连。
理论照进现实: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差价定价策略……对不同的消费者或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价格……
一个清晰的博弈思路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她不能进行简单的、一刀切式的降价,但她可以尝试进行微观层面的、精细化的价格调整和差异化策略。
策略制定与执行:
1. 基础价格坚守与价值重申:
她没有立刻调低招牌上的标价。数据线依旧10元,基础款手机壳15元。但当有顾客提出“那边更便宜”时,她不再只是苍白地解释“质量好”,而是采取了更积极的应对。
“同学,我理解价格因素很重要。”她语气平和,指向对方摊位,“不过你可以对比一下材质和做工。我家的数据线接口是加固的,线身也更粗,更耐拉扯。手机壳的厚度和贴合度也不同。”她拿起自己的商品和(暗中观察来的)对方商品让顾客直观比较,“我们这边还提供免费的贴膜服务,不限次数,只要是我这里买的膜,贴坏了包换。这些其实都是包含在服务里的。”
她在尝试将顾客的注意力从“绝对价格”引导向“综合价值”——包含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整体体验。
2. 针对熟客的“隐形”优惠:
对于像林薇这样带来过新客户、或者多次光顾的熟客,她不会等对方开口,便会主动给予优惠。
“学姐你来啦,今天新到了一批卡通壳,给你个内部价,12元。”(比标价低3元)
“数据线老规矩,9元给你。”(比标价低1元)
同时,她依旧会附赠一些小礼品。这种“特殊待遇”让熟客感受到了尊重和归属感,极大地增强了她们的忠诚度。她们不仅自己继续购买,甚至会主动向朋友解释:“学姐那里东西是稍微贵一点,但质量和服务真的好,而且对老顾客有优惠。”
3. 推出“团购”与“捆绑”套餐:
她制作了一个小的告示牌:“三人成行,数据线/手机壳享八折优惠!”、“买手机壳+贴膜套餐,立减3元!”
这利用了学生常常结伴逛街的特点。单个顾客可能对几元差价敏感,但当几个人一起购买能享受到更优惠的团购价时,价格劣势就被部分抵消了。捆绑销售则提升了客单价,用贴膜这项服务的价值来补贴手机壳的利润,整体算下来,比单件降价更有利。
4. 引入“引流产品”与“利润产品”组合:
她进了一批进价极低、但外观可爱的卡通中性笔和创意便利贴,以接近成本价(1-2元)销售,并在招牌上醒目标注“特价文具”。
这些“引流产品”几乎不赚钱,但成功吸引了对价格极度敏感、或者暂时没有手机配件需求的学生驻足。当她们被低价吸引过来,蹲下挑选文具时,就很可能会顺便看看旁边的手机壳和数据线,无形中增加了潜在交易机会。而手机配件,则作为她的“利润产品”,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
效果初显:
这套组合拳打出后,效果逐渐显现。
一部分对价格极其敏感、对品质要求不高的顾客流失去了新摊位,这是不可避免的损失。
但另一部分注重品质、认可她服务、或者能享受到“熟客优惠”及“团购优惠”的顾客,被稳定地留了下来。甚至,因为“引流产品”和更主动的价值沟通,还吸引到了一些新的、并非单纯追求最低价的顾客。
她的摊位前,恢复了一种动态的、但相对稳定的人流。虽然不复之前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基本盘算是守住了,没有在价格战的冲击下一溃千里。
苏晚晴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在储物间里清点着当晚的收入,轻轻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一时稳住阵脚。真正的竞争,是长期而全面的。但这一次的定价博弈,让她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并非空中楼阁,当它与现实结合,就能迸发出解决问题的强大力量。
她不再惧怕竞争,反而将其视为磨刀石。山海之路上,从无坦途,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化,方能踏浪而行。这个小小的储物间,见证了她的挫败,也见证了她的思考和成长。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