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梧桐叶开始泛黄飘落。苏晚晴捏着手里越来越薄的钞票,一种清晰的、冰冷的紧迫感顺着脊椎爬上来。
她坐在图书馆的老位置,面前摊开的《宏观经济学》却久久没有翻动一页。预算表被她反复计算,数字冰冷而残酷: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即使她将每日餐费压缩到极限,那点微薄的生活费也支撑不到学期结束。
“仅靠节流,无法应对意外开支。”
这个认知像一根针,刺破了她之前依靠极致节省构筑起来的脆弱安全感。她想起上周,一支用了很久的中性笔彻底写不出字,不得不花一块五买新的;想起前几天降温,她因为没有厚外套,在从图书馆回寝室的路上冻得瑟瑟发抖,最后还是室友李悦看不下去,借了她一件旧的毛衣御寒。
那种依靠他人、甚至是被动接受施舍的感觉,比深秋的寒风更让她难受。
“开源”,这个词从经济学的抽象概念,变成了她生存下去的迫切需求。
她必须去找点事情做,必须要有收入。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野草般在心底疯长。她开始下意识地留意身边所有可能的机会。
在食堂吃饭时,她会注意到窗口贴着“招聘学生兼职,包两餐”的小广告,但要求每周至少工作五个晚上,这与她的晚课冲突了。
路过学校布告栏,她会停下脚步,仔细浏览上面密密麻麻的信息。家教、促销、发传单、问卷调查……各种各样的兼职信息映入眼帘。
· “诚聘高中数学家教,要求有竞赛经验,时薪面议。” —— 她数学不错,但“竞赛经验”让她望而却步。
· “XX品牌周末促销,日薪80,提成另算。” —— 日薪听起来不错,但要求“形象好,气质佳”,她看着自己洗得发白的衣角,默默移开视线。
· “市场调研问卷,完成一份5元。” —— 这个门槛低,但收入不稳定,而且布告上没留联系方式,只有一个教室门牌号,看起来不太正规。
每一种可能性,都被她放在心里的天平上衡量。时间成本、交通费用、技能要求、收入稳定性……她运用着课堂上学到的最朴素的成本收益分析,来评估这些微小的机会。
同时,一种更深层的焦虑缠绕着她。她不仅仅需要解决眼前的生活费问题。弟弟辍学去学修车的情景,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像无声的电影在她脑海里循环播放。她需要更快地积累资本,不仅仅是维持生存,更是为了能早日反哺那个为她付出一切的家庭。
“我必须赚钱。”这个念头不再是模糊的想法,而是变成了清晰的目标。
她撕下布告栏上一张招聘“图书管理员助理”的纸条,要求是工作细心,时间灵活,正好符合她的课表。又记下了一个招聘“校内文具店店员”的信息,时薪不高,但胜在稳定和安全。
握着记下信息的纸条,苏晚晴走出图书馆。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动她的发丝。她看着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穿着光鲜、谈笑风生的同学,他们似乎从不为下一顿饭、下一本书的钱发愁。
而她的战场,已经从课堂和图书馆,悄然延伸到了这片更现实、更残酷的天地。
她知道,第一步可能会很难,但她没有退路。
她深吸一口气,朝着布告上标注的、招聘图书管理员助理的办公室方向走去。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