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图书馆那扇厚重的玻璃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外界的喧嚣——寝室的聊天声、走廊的脚步声、远处操场的喧哗——瞬间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庞大而宁静的“场”,由无数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共同构成。
这里是知识的殿堂,也是苏晚晴在这座庞大城市里,找到的唯一属于她的避难所。
她熟门熟路地走向三楼东侧,那里是经济与管理类图书的区域。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顶天立地,散发着旧纸张和油墨混合的、令人安心的气息。她喜欢穿梭在这些书架之间,手指轻轻拂过书脊上或新或旧的书名——《国富论》、《货币金融学》、《投资学原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在这里,没有人在意她穿的是蓝布褂子还是名牌连衣裙,没有人在意她说话是否带着乡音。知识是唯一流通的货币,勤奋是唯一被认可的通行证。她可以尽情地汲取,贪婪地阅读,而不用承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审视或比较。
她找到一个靠窗的、被书架半包围着的角落位置。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在磨得发亮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放下沉重的帆布包,里面除了课本,还有几个空白的笔记本——是她用节省下来的饭钱,去文具批发市场买的最便宜的那种。
摊开书,拧开笔帽,世界便只剩下她和眼前的知识。
在这里,她不再是那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来自山村的贫困生。她是探索者,是求知者。她可以在亚当·斯密的论述里思考市场的奥秘,可以在凯恩斯的理论中理解政府的作用,可以在一个个复杂的金融模型里,暂时忘却现实的窘迫。
当她在《微观经济学》里读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会联想到食堂里吃第一个馒头和第三个馒头时截然不同的满足感,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而具体。
当她在《会计学基础》里学习资产负债表时,会下意识地在心里勾勒自己那微薄的“资产”(剩下的生活费、几件旧衣物)和沉重的“负债”(那五千元的人情债,弟弟牺牲的学业)。平衡公式的两端,是她必须用未来去填补的巨大鸿沟。
这种将理论与自身处境对照的过程,让她对知识的理解远比同龄人更加深刻和痛彻。
有时,她会抬起头,揉揉发酸的眼睛,看向窗外。可以看到校园里步履匆匆的学生,可以看到更远处城市模糊的天际线。那些曾让她感到自卑和压力的景象,此刻被框在图书馆的窗户里,仿佛成了一幅遥远的画卷。而她,暂时安全地栖息在这个由书籍构筑的堡垒之内。
知识的丰盈,有效地对抗着现实的贫瘠。每一个被她理解的概念,每一个被她记下的公式,都像一块砖石,加固着这个避难所的墙壁,也垫高着她脚下的土地。
她知道,她无法永远躲在这里。但至少在这里,她能积蓄力量,能武装头脑,能让她在不得不走出这扇门,再次面对那个广阔而坚硬的世界时,能多一分底气。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书卷的香气。然后,她重新低下头,将所有的注意力,再次投入那片浩瀚无垠的思想海洋之中。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改变命运的缆绳,她必须紧紧握住,一刻也不能放松。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