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与蔡勋连日商讨,拟定了荆州系向董卓索要的官职名单。尽管蔡勋心思难测,但蒯越此番确实尽力平衡各方利益。
随着刘表将山阳刘氏才俊尽数带入荆州,蒯越在奏表中也为刘氏子弟安排了要职,使刘、蔡、蒯三家得以平分南郡权柄。
许衡阅罢简牍,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益均沾"四字。
许衡心中对蒯越生出几分愧疚。这份任命名册足见其用心,分明是将他许氏与蒯家置于同等地位,持中守正,毫无偏私。
可惜,这份情谊注定得不到回应。
"举荐山阳高平刘表任镇南将军、荆州牧;举荐同乡许衡任长沙太守,刘磐为长沙都尉,刘诞为章陵县令......"
"举荐襄阳蔡州蔡瑁任南郡太守,蔡勋为南郡郡丞,蔡中任襄阳校尉,蔡释为......"
"举荐南郡襄阳中庐蒯良任南郡都尉,蒯越为南郡长史,蒯矗任襄阳令,蒯邓为......"
许衡仔细审阅后合上竹简,对蒯越与蔡勋道:"二位拟定名册煞费苦心。单看这些名字,便知二位既顾全南郡各家情谊,又处处维护许某体面,实在难得。"
蔡勋与蒯越闻言暗喜。
连日筹谋终得认可。
二人拱手齐声道:"公子过誉,愧不敢当。"
蒯越试探道:"不知公子对这名册可有指教?"
许衡递回竹简:"先生与蔡司马拟定的名单甚妥。待雒阳使者至,便请先生代我呈交董卓使者。"
蒯越暗自诧异——这份名单竟一字不改?
蔡勋已按捺不住喜悦:"末将定不负公子重托!"
许衡笑道:"二位是许某股肱之臣,不信你们,还能信谁?"
这话说得二人心头一热。
蒯越虽觉蹊跷,却寻不出纰漏。
许衡不仅全盘接受,更将呈递重任托付于他,既安蔡蒯两族之心,又显光明磊落。
既然找不出破绽,那份疑虑终究化作了感动。
许衡话锋一转:"两位请回营通传三军收拾行装,明日拂晓全军开拔,直取阳人。"
"取道阳人?"蒯越闻言眼神骤亮,惊疑不定地望着许衡。连日来他苦思不得其解,以荆州军现有战力,如何能独抗西凉铁骑?无论是边陲历练的西凉军,还是吞并丁原的并州劲旅,乃至雒阳留下的南北二军与虎贲精锐,都不是眼下的荆州军能抗衡的。此刻他才恍然,原来许衡竟将主意打到了孙坚头上。
"那孙文台性情桀骜,公子如何说服他同驻阳人?"蒯越追问道。他不知蔡瑁曾代笔致信曹操之事,自然参不透其中关窍。若早知此事,以他的才智早已看破玄机。
许衡遂将前因后果细细道来。蔡勋听完诧异道:"家兄何时给曹操写过这般书信?竟未曾知会于我。"许衡暗忖:怕是连蔡瑁自己都未料到这封信的分量。
蒯越当即表态:"既然公子筹谋已定,我等这就去整备兵马,明日启程。"
翌日黎明,荆州军拔寨出征直向阳人县。此时孙坚正好接到袁术手书,命其驻守阳人监视许衡动向,特别提防其与曹操接触。素来傲岸的孙坚对此颇不以为然——他征战半生最恶协同作战,更不屑行监视之事。
孙坚素有"江东猛虎"之称,如今却被袁术派去守门护卫,这如何不让他恼火?
纵使满心不情愿,孙坚也只能执行袁术的命令。倒不是袁术实力胜过孙坚,恰恰相反,袁术的军队正需要孙坚这支主力部队撑腰。
但孙坚不得不依附袁术。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曾随朱儁讨伐黄巾军,跟随张温击败北宫伯玉,又剿灭长沙区星之乱,可谓威震天下。然而孙坚有一个致命弱点:他只重武功,不修文德。
在这个士族门阀主导的时代,像孙坚这样重武轻文之人,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青睐。这类人若不犯错尚可自保,一旦犯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年前,孙坚就犯下大错——杀害了南阳太守张咨。
张咨乃颍川名士,当初董卓为拉拢士人,特意任命了一批名士出任地方要职。在这个时代,若无足够政治资本就擅杀名士,必将付出惨重代价。就像历史上曹操杀边让引发兖州内乱一样。
孙坚这样的武夫,竟敢对秩俸两千石的颍川名士动刀,这自然引发南阳与豫州士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断绝孙坚的后勤补给。
难道名士就碰不得吗?并非如此,关键是谁来碰。士族门阀内部互相倾轧自无不可,毕竟大家都遵循着千百年来形成的游戏规则。但像孙坚这样出身吴地中等豪强的圈外人,若敢挑战规则,必将遭到整个阶层的反制。
孙家总爱自称是孙武后代(钱锺书式调侃),但六百年前的祖宗牌位搬来汉朝显摆,谁买账?
这年头攀附名门的牛皮匠多得能编个营,死无对证的事,爱怎么吹随你便!
吴县孙氏不过是地方上二三流的豪强,若近几代真出过显赫人物,何至于拿春秋战国时的老祖宗贴金?说穿了,就是最近族里没个像样人物撑门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