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沉吟道:"倘若将事态扩大化,势必牵动诸多世家大族。作为汉室望族领袖的袁氏兄弟便不能袖手旁观,届时联军矛头将再度指向董卓。董卓担忧宗室联军倒向二袁,自然不敢继续对我们出手......反而要重新笼络我等?"
许衡颔首道:"正是此理。若在寻常时节,董卓迁都于二袁或无足轻重,袁绍、袁术未必会阻拦......然则袁术因拥立许宠之事声势大振,令袁绍颜面尽失。如今袁绍处心积虑欲在门阀中重振声威,这定都之事正是良机,我欲将此良机赠予袁绍。"
许衡助袁术立刘宠为储,虽打通了南阳通往司隶的要道,却也作茧自缚,使袁氏兄弟的注意力尽数离开雒阳,反倒让董卓得以施展拳脚。近来许衡愈思愈觉不妥,深感危机迫近。他日夜筹谋,决意以雒阳为饵,将天下目光引回董卓身上。
史载袁氏兄弟及关东诸侯之所以坐视董卓迁都,一者无利可图,二者缺乏门阀士族在背后推动。而雒阳士族不敢轻举妄动,主因在于袁隗遇害使其人心涣散,更未料到董卓迁都手段竟如此暴虐。众人皆求自保,又缺乏凝聚人心的由头。
这些缺失的要素,许衡决意为他们一一补足。昔年司隶门阀因不明就里而不敢抗争......如今我既要让你们知晓结局,更要给你们奋起的理由。若连切身利益都不愿争取,那便是咎由自取了。
初平年间,董卓为使关东群雄无利可图,强迁雒阳人口钱粮,更下令焚毁都城方圆二百里内所有宫室宗庙、府库官邸。这天下首善之都烈焰滔天,乌烟蔽日,足足焚烧近半月之久。待得火熄烟散,千年帝都只剩断壁残垣,满目凄凉。
后世史书虽仅以寥寥数语记载雒阳浩劫,但字里行间皆是对董卓 ** 的血泪控诉。而今在许衡眼前的,已不仅是史册文字——这座自夏朝始建的千年古城,此刻正静静伫立在他北方一百五十里处。
烈火中的抉择
熊熊烈焰即将吞噬这座千年古都,连同城中百万生灵。许衡站在城墙之上,凝望着这片承载人类智慧的文明结晶。火光映照在他眼中,映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与其坐视百年基业付之一炬,不如..."许衡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善人,更不屑做圣贤。但既然老天给了他重活一世的机会,总该在这乱世留下些痕迹。
"异度先生。"
"属下在。"
"替我拟道上疏。"许衡转身,衣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请陛下立长安为西京,雒阳为东京。天子可巡幸两都,平衡关东关西。此次西迁只移朝堂不动宗庙,运府库不迁百姓。两京各设朝堂,驻守精兵,保政务畅通。"
蒯越肃然应诺:"谨遵钧命。"
许衡目光转向另一侧:"曼成。"
"末将在此。"
"待奏疏拟就,速遣人手抄录数十份。选军中好手分送各州刺史、郡守处。"许衡顿了顿,"袁氏兄弟那边,要最先送到。"
李典嘴角微扬,这种差事正合他心意:"诺。"
"张司马。"许衡又唤道,"速传书严君,请他在南郡多派眼线。司隶一带要散布消息:我许氏奏请两京制是为保汉室基业。更要重提董卓在凉州恶行..."
"具体要说到什么程度?"张允迟疑道。
"越惨越好!"许衡斩钉截铁,"就说董卓纵兵劫掠,百姓易子而食。要让司隶军民知道,跟着董卓西迁就是死路一条!"
西凉军逼迫司隶百姓迁徙是因惧死求生,若进退皆是死路,他们又会作何选择?许衡尤其想看看雒阳豪门大族的反应。
张允领命后,许衡又叮嘱道:"写信时告诉严君,散布流言时务必说明,奏请两京乃我山阳许氏单独主张,与益州许焉、幽州许虞毫无牵连。"
此举意在借机扬名。无论成败,荆楚许氏不畏强权、力保雒阳的美名都将传遍天下。张允心领神会,当即应承会妥善处理。
蒯越注视着许衡,为他的谋划暗暗吃惊。比起在襄阳时,这位年轻领袖更显城府。蔡勋此时也恍然大悟,从说服袁术让道到如今以雒阳为饵牵制各方,许衡的步步为营令他由衷折服。
作为蔡家庶子,蔡勋向来不受重视,反倒比野心勃勃的蔡瑁更能客观评价。他坦言先前误解许衡,深感惭愧。这让许衡颇为意外——这位温良谦逊的蔡氏子弟,与那些盛气凌人的蔡家兄弟形成鲜明对比。
中文简体字
这简直荒唐至极,世上竟有如此不堪的女子?
因此,当蔡勋今日主动向许衡认错时,许衡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转念一想,蔡勋此前的表现确实...颇为本分。
当初举兵时,许衡召集众人商议北上路线,蔡勋的方案虽遭黄忠当面驳斥,他却丝毫不显愠色。
这小子怕不是蔡讽当年从废品堆里捡来的?哪里像是蔡氏子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