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意下如何?”**
周瑜所问,正与许衡之谋不谋而合。
孙策再度沉默。二人皆风采卓然,常锦衣对坐,虽统兵有方,却更显儒将风范。此刻他慢斟清茶,待周瑜入席,仍未直言,眉间隐现踌躇。
**良久**,孙策忽道:“公瑾亦认为,该将此物献予袁术?”
**“自然。”**周瑜拂袖端坐,笑意从容,“此物不过死物,纵使得之,于许都天子何益?我周瑜弃士族之身随你,岂非为共图大业?**兵权与顽石**,孰轻孰重?”
孙策骤然转身,自锦袱中取出一方石印,**沉沉按于案上**。
周瑜闻言失笑:“这残缺之物,当年多少豪强奉为至宝,视作天命象征,怎么到了你们这儿,反倒连块金子都比不上?”
周瑜朗声大笑。
顺手将一纸帛书摊在案上,那字迹 ** 无奇,甚至称不上工整,却格外引人注目——只因字里行间总用墨团涂改。
每个涂黑处旁又补上飘逸灵动的字。
这情景任谁见了都要发笑。
活像那位许衡君侯正被人按着头临帖习字。
帛书内容倒也直白:
传国玉玺不过是块烫手山芋,不如弃了。
扔给野狗不如丢给袁术。
换他几千精兵。
周瑜笑罢轻叩案几:“这位君侯有意思,说话不绕弯子。虽不知他如何断定玉玺在你手中,但足见其手段通天。”
“他日逐鹿中原必有一战,可眼下江东未平,袁术势危,正该南北夹击——与曹操会猎之时,便是盟友之谊。”
“至于伯符方才所言……”周瑜眼尾微挑,“你当真不明白?”
“这传国玉玺,确实不如黄金实在。”
“黄金尚能换粮活命,玉玺若德不配位,除了招灾惹祸还有何用?”
“回信我已拟好,不妨与他结个善缘。他伐袁术于北,伯符借兵南下,只要大军开拔,袁术绝无余力追击。”
孙策颔首:“关键在于……献玺于袁术?”
他凑近半步,与周瑜相视而笑。
两位俊杰皆是七窍玲珑心,哪需点破关窍。
周瑜转眸望向窗外,忽生慨叹:“如今方知此人功业非乘势而起,乃是凭空造势。”
“此刻,便是邀我等共掀风云。”
孙策摩挲缺角玉玺,忽的笑纹一现:“跟了。”
……
建安六年六月。
孙策率部返抵寿春。
当众交还虎符兵马,复向袁术借兵。
献玺时宣称:此乃当年洛阳废墟所得。
昔年珍若拱璧的传国玉玺,如今只为换回韩当、黄盖等父辈旧部,孙策毅然将其献予袁术。
袁术初时愕然,随即收下玉玺。他深知孙策去意已决,强留无益。掌中把玩着这方玉玺,想着:这不正是天命所归的明证么?
何况吕布如今率部驻守寿春,即将与袁氏联姻。两家结为 ** 之好,何愁帐下无猛将?
"伯符,我将江东旧部归还于你,再借你五千精兵如何?"
孙策拱手婉拒:"末将只需旧部,回江东讨伐刘繇以保基业,谢过明公。"
袁术挥袖示意,手中仍摩挲着玉玺,余光却追随着孙策远去的背影。他心中郁结难舒,暗自冷笑:孙氏离我袁术,不过自寻死路!
转眼七月将至,去岁此时中原大旱,关中尤甚。而今岁风调雨顺,眼见丰收在望。袁术急召百官议事,频频暗示欲登基称帝,建号仲家。
近年来袁术势大,坐拥江东、扬州全境,随时可取徐州。更与占据冀州的同宗袁绍互为犄角,江南之地尽在掌握。放眼天下,唯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他分庭抗礼。
"若不称帝,恐贤才尽投曹阿瞒!"袁术在殿中踱步,玉玺在袖中隐隐发烫。
袁术势力日渐衰弱,逐渐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
同年九月,袁术正式登基称帝。
次日,驻守小沛的许衡收到消息,立即率军南下,快速攻占谯郡、淮南一带的数座城池,短短七日连夺七县。这些虽是小城,但物产富饶。
许衡下令大肆劫掠,随后满载而归,一直攻打至寿春附近的西曲阳。
“快!动作再快点!”许衡与典韦杀红了眼,攻下西曲阳后,下令烧粮抢财,闯入豪门府邸抢夺珍宝。
“全都抢光!袁术 ** , ** 称帝,不必留手!所有军械物资全部带走,一件不留!”
“愿意归顺大汉的,放他们北上投奔小沛!”
“投奔许衡就对了!他的兵马欢迎归附!”
“执金吾许衡,乃大汉柱石!”
在许衡的鼓动下,典韦也跟着高喊。每到一处,城内火光冲天,混乱中百姓惊恐逃窜,连家当都来不及收拾。
虎豹骑沿途接应,将难民引至谯郡、沛郡安置。
这次突袭来得极快。许衡的探子拼死送来情报,加之早有准备,行军迅猛,袁术根本来不及反应。
此时,袁术仍在举行祭天仪式,昭告天下,并派遣使者向各地州郡发诏,试图拉拢盟友,安抚民心。
他意图借此稳固根基,谋求长远发展。
然而,就在他沉浸于称帝美梦时,后方却遭突袭掠夺。
两日间连夺七城。
寿春大殿内。
"嘭!尔等皆是饭桶!"
"登基大典未毕,国礼未尽展,竟遭敌寇连破七县!百姓尽数逃散!"
"纪灵何在?!"
"吕布麾下并州精锐莫非都是摆设?"
殿中文武噤若寒蝉。许衡用兵如风暴过境,恰似秋收时节的飞蝗,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军械粮草能搬则搬,搬不动的便驱策百姓运载,实在带不走的付之一炬。留下的百姓唯死路一条,而新朝初立,民心本就动荡不安。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