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徐州,处置更易。
沿袭陶谦旧制即可,以徐州人治徐州,令士族与曹豹彼此制衡。
"孟德。"夏侯惇突然离席,郑重行礼道:"若逸风难伏世族,惇愿赴荀氏交涉。"
此言既出,满堂文武尽皆侧目。
夏侯虽非曹姓,实与宗亲无异,元让更是亲贵中的翘楚。
他若出面,便如曹操亲临,荀氏必会鼎力相助。
然则此举何意?
"元让兄?"夏侯渊急使眼色,欲拉其归座又不敢妄动。
你若相助,颖川岂有不定之理?
他可曾痛殴于我!
曹操凝视良久,终未作答。
"元让何故如此?"
"昔年吕布夺濮阳,若非逸风书信点醒,惇必冒进酿祸。他预判吕军将撤,嘱我坚守勿攻——这份人情,今日当还。"
"此时他事务缠身,正好了结这份人情。"
夏侯惇言语间透着斩钉截铁的决断,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这位以治军严苛着称的将领,始终恪守自律准则。平日所得财物多分赏士卒,言行举止皆严守军规。如今欠下许衡的人情,自然迫切想要偿还。
"元让不必前往。"曹操淡然回绝,"东郡防务更为紧要。当前仍需扩军屯粮,徐州虽已平定,强敌仍环伺在侧。"这番决断让宗亲将领们都松了口气——作为夏侯氏的中流砥柱,夏侯惇应当坐镇要地而非冲锋陷阵。
宴后,刘备与简雍并肩走在内城街道上。"曹公为何派我管辖豫州?尤其还委以汝南要地?"刘备仍感困惑。身旁的简雍捋着长须,从容分析:"此举实为制衡之术。借助外姓官员压制当地豪族,待两败俱伤时曹氏再坐收渔利。不过..."他话锋一转,"若能妥善治理,确实可能真正掌握豫州。那个许衡想必也是同样处境。"
"豫州叛军不多,只需安顿民生招抚流民,比徐州安稳许多。我们途经颍川时,不妨拜访这位许将军。"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陈群历经多次求见,终于获准面见许衡。此刻他已在府外等候多时。许县内外传闻沸沸扬扬,都说许衡排斥士族。而两位出身商贾的徐州人——孙氏与糜氏,正变卖家产全力支持许县建设。
陈家人越发心急如焚,接连求见多次,今日总算见着了许衡。
堂上,陈群与许衡相对而坐。
近距离打量这位年轻将领时,陈群心中满是惊诧——此人温润如玉,沉静如竹,活脱脱像个谦逊守礼的士族后生,日后即便平步青云,也该是荀彧那般的清雅君子。
谁能想到,眼前人与那个斩杀于毒、手刃张邈、单骑入徐州救曹嵩的猛将竟是同一人?
“大人。”
“嗯,说吧,”许衡懒散地斜倚凭几,发髻松散,还漫不经心地打了个哈欠,“听说你求见多时了。”
陈群躬身一礼,径直递上竹简:“在下愿效力衙署。这些是往日所撰策论、典籍,及校勘的儒家 ** 。”
他不敢再绕弯子。眼下局势已容不得观望——再拖下去,许县怕是再无人记得颍川陈氏。连家中奴仆都开始……
光凭那尚未正式颁布的屯田方略,就已让百姓雀跃不已。
这位大人虽无士族根基,也无仁政美名,可他手握泼天富贵!两大家族的倾囊之资,哪还需要什么虚名?
“哦?求官?”许衡突然直起身,拧着眉头盯住陈群,“陈兄,早干什么去了?”
“如今典农、水利官职全给了寒门子弟,你让我怎么跟弟兄们交代?”他烦躁地挥手,“回去吧!”
整整一个月!衙署大门敞开却无人问津,难不成要他亲自登门求贤?
荒唐!
陈群面色微变,仍稳稳放下竹简,缓缓道:“颍川士族逾万,除去奴籍,尚有三千余人是旧官吏家眷——党锢之祸罢黜的士人、不得出仕的英才,大人必有用处。”
“既选许县为根基……”他抬眼直视许衡,“若任陈氏没落,士子们只得投奔他处。这损失,您担得起吗?”
“你敢威胁我?典韦!把他轰出去!”许衡懒得废话,直接唤人进来,两名魁梧侍卫冲上前就要拖走陈群。
谁知这儒生力气不小,竟挣脱束缚,涨红了脸再次行礼质问:“主君莫非要在许县铲除士族?”
“为何偏偏选中许县?”
“此地自古贫瘠,虽地势平坦,却尽是农田土路,小小县城何苦为难我等!”
“为何不去颍阴、颍阳折腾?!”
陈氏已经够惨了。钟繇、郭图、荀彧个个身居要职,偏要欺辱我陈家!
老子也要当官!
许衡嫌弃地后仰身子:“你这人怎么死缠烂打?当初你不给本官面子,难道还要本官倒贴?”
“难道要本官去求你爹陈纪?哦不——”他突然咧嘴一笑,“该去求你祖父陈寔的坟墓,求他显灵降场金雨?逢年过节本官带将士去磕头上香可好?”
陈群顿时语塞。
眼见对方脸色由红转青,许衡猛然拍案:“滚!不愿做官就滚!多的是人求着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