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衡坐镇武原,推行军屯制,分发耕牛给流民百姓。他别出心裁地将开仓放粮改为发放金块,每人虽只得碎金少许,却能在商队抵达时兑换大量粮食。此举令许衡声名鹊起,数万武原百姓已将其视若父母官,积极投身耕作。
消息传来,陶谦病情愈发沉重。
更糟的是,陈登起草的讨曹檄文根本无处张贴——许衡与曹仁大军高举的义旗上,赫然写着"陶谦谋财害命,残杀曹嵩"的罪名。一时间连郯城都人心浮动,陈登、孙乾等谋士都开始动摇:主公声名扫地,曹操却在小沛、下邳广纳流民、开仓赈灾,两相比较,陶谦如何抗衡?
眼见郯城外城百姓拖家带口推车奔赴下邳,曹操来者不拒——无论是否混入细作,但凡入城者皆可领粮,或登记名录以劳役换取钱粮。听闻此讯,陶谦再次病倒在榻。
陶谦悠悠转醒,帐前仅余曹豹、陈登二人。
孙乾一系文士,竟无一人前来探视。
"元龙......"
陶谦虚弱地唤道。
陈登疾步上前,神色如常,恭敬长揖:"明公醒了。"
"如今......局势怎样?"
"民间谣言肆虐,情势急转直下......恐怕不得不开战了。若再迁延,恐生内乱。"
外敌原不足惧,若上下一心,纵使强敌当前亦可固守。
可如今曹操声望竟盖过陶谦,郯城内外流言纷飞,陶谦声望已然岌岌可危。
"怎会......曹操竟打着为父**的旗号?"
"老夫原以为......他不过借讨伐阙宣之名......"
陶谦一时语塞,浑浊老眼泛起水雾,惊怒交加之状几欲垂泪。
"为何两地百姓......竟信那曹贼?"
陈登叹息:"当时曹军擒得张闿部众,却未诛杀,反令其充当说客......"
"这些贼子在武原、都阳现身说法,指认劫掠之事......皆称受明公指使。"
陶谦猛然撑起身子,枯瘦手指死死攥住被褥:"荒谬!张闿贼子忘恩负义!"
"明公, ** 已无关紧要了......"
陈登黯然退后,长揖到地。此刻纵有良策,亦难挽狂澜。
曹军这手着实毒辣——借为父**之名,行毁誉之实。陶谦多年积攒的清誉,竟毁于几个降卒之口。
泼天污水,终有人信。
何况曹军现在秋毫无犯,不屠不掠。
只为父**。
这仗......还怎么打?
**七十三**
**"曹豹!"**
陶谦猛然起身,胸口剧烈起伏,面庞通红,眼中布满血丝,死死盯着曹豹喝道:"立刻调集全军,我要与曹操在下邳决一死战!"
他攥紧双拳,周身战栗不止。
原本可据守城池以逸待劳,但此刻的陶谦已看清结局——若继续僵持,曹操绝不会主动攻城。那人早已赢尽民心,只需冷眼旁观郯县城内军民瓦解。
更令他崩溃的是曹纯虎豹骑大破袁术于匡亭,同时挥师**。此刻的曹操完全有能力两面周旋,而自己却耗不起。若再迟疑,只怕麾下将领皆要倒戈投向曹操。
这一切,他心知肚明。
即便不信曹操之言,局势也昭然若揭。
曹豹瞳孔微震,喉结滚动间吐出带着寒意的应答:"遵命。主公,此战……或将决定徐州归属。"
陶谦仰首望天,目光涣散。
为何会如此?
这与当初预想截然不同。
从何时起,曹操竟变得用兵如神,毫无破绽?!
**次日,陶谦集结四万部众,又征召各地乡勇新丁,共计六万大军悉数武装,直扑下邳与曹操决战。
鏖战三日却久攻不下,最终损兵折将仓皇退兵。战事渐息,曹操稳守下邳推行仁政,一面督导小沛农耕桑麻。他早料定陶谦心急强攻必败——下邳城墙经曹仁接手后已加高数丈,陶军云梯长度不足,投石车亦难成**。
当冲车撞门时,守城曹军士气如虹,而陶谦部众早已军心动摇。此战胜负,其实早已注定。
战局陷入僵持,两军久攻不下,六月末只得各自撤兵休战。
曹操率部返回兖州,准备亲自检阅曹纯在匡亭的战果。
许衡虽屡次违抗军令,但因战功显赫功过相抵,最终获封小沛代郡守,统领本部兵马驻守此地。下邳则由曹仁镇守。
摆脱曹操直接管辖后,许衡顿感轻松许多。他所率的铁甲白袍部队深得百姓爱戴,被亲切地称为"白袍军"。
新落成的郡守府内,前院处理公务,后院起居休憩。典韦也分得一处僻静厢房。为约束许衡行动,曹操特派夏侯氏年轻武者持青釭剑前来担任特使,兼任副手。
此刻典韦居所内,许衡斜倚在床榻上,扶额叹道:"连日眼皮直跳,果然应在这事上。瞧那持剑小子趾高气扬的模样,迟早要便宜别人。"
正嚼着肉干的典韦闻言笑道:"谁能有这么大本事?单枪匹马闯敌阵夺剑?世上哪有这等莽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