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脸色骤沉:"曹孟德!皇后懿旨在此,莫非你要大将军违抗皇命、强攻宫禁不成?"
"皇后与皇子尚在张让掌控之中,若逼得他们铤而走险伤及凤体,这个罪责你担待得起吗?"
袁绍心中暗恼:"这曹阿瞒越发猖狂了,竟敢当众顶撞我!"
"看来是忘了这典军校尉之职是谁替他谋得的。"
"需得好好教训才是,岂有恶犬反噬主人的道理?"
袁绍与曹操的关系看似亲密,实则各怀心思。
袁绍始终将曹操视为可利用的棋子,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他欣赏曹操的能力与家世,却也因对方的宦官背景而轻视。
曹操何等人物?岂能甘居人下?袁绍却享受着支配的 ** ——高兴时称兄道弟,不悦时视如草芥。
"你......"
听闻袁绍之言,曹操面色骤变。话已至此,再多辩驳也是徒劳。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张让等人虽暂失蹇硕与兵权,只要皇权尚在,阉党必将卷土重来。这个道理,袁绍岂会不懂?
"反常!太反常了!"
曹操猛然惊醒:袁绍明知后果却执意为之,绝非为保何进,更非顾忌皇后皇子。唯有利益,才能让四世三公的袁氏如此行事!
冷汗浸透背脊。一个可怕的猜测浮现在曹操心头——这绝非临时起意,而是袁氏精心布局的开端......
袁绍的野心非同小可。
曹操意识到这点后,不敢再与袁绍正面冲突,连忙示弱道:"本初兄,方才是我一时冲动!考虑不周!还望见谅!"
袁绍先是一怔,随即展颜笑道:"无妨!孟德兄不过是一时意气,能明辨是非就好!"
说罢转向何进请示:"大将军,是否撤兵?"
何进颔首下令:"撤!"
大军随即在后等人带领下撤出宫城。
随后何进只带亲随再入宫觐见何皇后。
经过密议后,何进满意离宫。
双方已达成共识,张让等宦官将拥护刘辩继位,登基大典定在两日后。
果然,两日后,在宦官集团、何进及袁隗等大臣支持下,刘辩顺利承继大统。
洛阳城表面恢复平静,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光阴流转,张让等宦官再度得势。
借何太后与新君威仪,使何进一派处处受制。
更令何进忧心的是,他觉察到妹妹对自己的态度日渐疏远,甚至有打压之意。
何进未曾怀疑何太后,只当是受张让等人胁迫所致。
在他看来,深宫中的妹妹与年幼的皇帝孤立无援,不得不倚重那些宦官。
"可恨!这些阉竖都该死!"
“这群人竟敢给我脸色看!还威逼 ** 我妹妹,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带兵血洗,一个不留!”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铲除他们!”
“孟德!本初,你们可有良策?”
何进转向身侧的曹操与袁绍。
曹操暗自腹诽:“现在才想起宦官是祸害?早先我劝你趁势诛杀阉党时,你为何优柔寡断?”
报应来得真快。
如今没有正当理由,贸然率军入皇城必被扣上谋逆罪名。
“唯有从长计议。眼下我们师出无名。”曹操沉声道。
见何进退两难的窘态,他竟生出几分快意。
目光扫向袁绍时,曹操蓦地一怔——袁绍眼中分明掠过一丝谋算达成的笑意。
“不对劲……袁本初竟在窃喜?仿佛何进陷入困境正中他下怀。莫非……”
曹操心头一凛,若真如此,袁氏家族的野心恐怕远超预期。
袁绍此时建言:“大将军,孟德所言极是。我等虽不便动手,却可借他人之力。”
“不妨调边关驻军入洛阳勤王,以‘清君侧’之名行事。”
“就借口宦官此前秘丧锁宫、挟持太后与新君,天下人自无话可说。”
“待时机成熟,便可借边军之力名正言顺铲除宦官,还天下清明!”
何进闻言目光一亮:“妙计!”
“此前借口已用不宜再提,但边军入京之说毫无破绽!”
“横竖不过是寻个师出有名的由头罢了!”
“但该调何人领兵入洛阳勤王清君侧?”
何进沉吟思索之际——
“不可!大将军此举万万使不得!”
曹操神色骤变急忙劝阻,转而怒视袁绍质问:“本初,你岂会不知此乃招灾引祸之计?”
“驱虎吞狼自古虎患甚于狼灾,边军入洛若失控又当如何?”
袁氏果然包藏祸心!
先前阻挠诛杀宦官,此刻又献此毒计——
分明暗藏图谋!
“莫非他们存心纵容边军祸乱京城?”
“欲借机染指皇权行改天换地之事?”
袁绍屡屡反常之举,皆昭示其深谋远虑。
何进闻言眉头紧锁,袁绍已勃然变色:“孟德既出此言,可有何妙策助大将军除宦?”
暗地里袁绍杀心愈炽:上次坏我布局,此番又来作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